2007年1月30日 星期二

關於有天便秘的話語

當我們今天吃了太多肉,放的屁就會很臭,吃的菜很多,拉的屎量就會很大。當有人說「如果大便有價值,那窮人就沒屁眼」的這種話時,那大便如雞肋的人就是那些為便秘而苦的人,所以想拉出來拿去賣,又覺淂有失體統,拉出來拿去倒掉,又覺淂有點浪費,所以通通都卡在裡面了!那他們有屁眼嗎?誰知道!

>打文章是一種排泄,在後設認知的操弄之下,有時候只是為寫而寫,為打而打,為寫文章而寫,為打手槍而打。有時候像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不知道說的是古今中外哪個時代。塗鴉也是,有時候是有意識的,有時候是嘴巴張大,口水快要滴下來的狀態然後狂亂的如帕洛克先生般的亂噴亂滴。

當我朋友吃了那麼多卻這麼瘦,我吃得比他少卻這麼胖的時候,真該把他挖腸剖肚,把他的消化系統移植給我,我曾經這麼笑說:「當有天鬧飢荒的時候,把你的大便給我吃吧。」人家說有生死之交,更甚者,我有「大便之交」。

其實我今天排便順暢,這說的只是臨睡前的妄想,是如大便般的無可救藥。

題外話:我有個學弟綽號就叫大便,於是我常指著地上的黃金說:「大便~!你怎麼躺在地上?你怎麼了?!」


回鍋,是一種無奈

小驢兒快跑,從那戶連到了這家。

當我把那失傳已久的「地城守護者2」從驢蛋的背包卸下來的時候,那感動真是無以名狀,所以接連幾天我都陷入電玩地獄中,設置新的陷阱繼續折磨那些討人厭的正義英雄,是的,在遊戲中我就是那無惡不做的混世大魔王。這種與以往英雄式RPG的路線不同的惡趣味遊戲,讓我十分的著迷,即時在早先年玩的金庸群俠傳DOS版,也可以選擇陣營,不過最後打十大善人比打十大惡人麻煩多了,害我多用了好幾瓶天香續命膠 (天阿,我連這個都還記得),打柏德之門亂殺人掉聲譽的結果就是四處被警衛追殺 = =。雖然遊戲公司設計程式還不忘善良風俗,不過一直都是處於這種「強迫你當好人」的情況之下,由時候你真的會有想給那個解任務的老頭一發火球,卻發現到最重要的那把神劍在他手中的那種悲憤交加的感覺。

最近陸續找了一些舊遊戲回來玩,發現還是很喜歡D&D的嚴謹架構,雖然邪神霸權破關之路遙遙無期,但是至少可以跳著玩。另外一個Over的遊戲是迷城國度,日系的音樂以及美術設定都很棒。人的慾望是不滿足的,所以遊戲畫面要越來越精美,而每個人的電腦都要投資大筆錢下去。現在市面上很多遊戲,要求的設備等級都越來越高了,因此我只好陸續找舊遊戲出來玩。 雖然另外一款冰城傳奇也是我十分想玩的遊戲,無奈設備有點濫,跑起來頓頓的,就像玩英雄無敵五總是被該死的遊戲進行速度氣到死。但是當你回過頭去,找到以前跑不動的模擬城市4,或是善與惡,還是已經絕跡的地城守護者等,你就會發現,其實以前的遊戲,也沒差到哪裡去。

這樣逸樂的下場就是:禮拜五要簡報進度卻什麼都還沒開始動的窘境...囧rz。乖孩子千萬不能學阿...

2007年1月15日 星期一

MIT, 獻上你的腦汁來

「MIT不是 Made In Taiwan,而是赫赫有名,培育出一流科學與工程人才的麻省理工學院!」這是這本「創意工廠MIT」封面上有點冷又不太好笑的宣傳廣告詞。科技藝術領域,在先前老師提供的影片中,除了介紹當紅的德國ZKM媒體藝術中心、林茲媒體藝術中心,另外一個較為有名的就是MIT的媒體實驗室,會借閱這本書也是因為要查MIT的媒體實驗室所以翻到的。

如果不管理面出現的熱力學、動力學、流體力學、系統動態控制、狄塞爾內燃機....等等名詞,這本書單純要講的就是一個研究生在MIT的求學生涯。這本書我看得很快,比我看塔羅全書還快上許多。原本在借到之初會以為花很多時間在理解書中的方程式,結果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該說作者在部份較為艱澀的地方省略很多,另外就是,在我閱讀的過程中,竟然可以理解大部分的數理問題,這可能要歸功於畫得很明白的圖例,數學之差如我者都能輕易的閱讀。因此,這本書脫去了專業的學術外衣,變成一本帶點美式幽默然後又有點省思味道的小說。

「學這麼多東西也是要圖個溫飽。拯救世人、貢獻社會只是附帶價值。」

作者派帕無時無刻的告訴我們這件事情,雖然他原本學的是環境工程,對於節約能源有很多理想,但是看看,MIT這樣的學校在和產業合作的情況下,事事都要講到錢,不給廠商面子,下次廠商就給你好看,那你研究也不用做了(oh my!怎麼跟我們學校的情況好像...)。作者也舉例很多拿到MIT終身職的教授不是去寫書當顧問,就是去開公司賺錢去了,看似一流的學府,其實很多時候還是存在著現實的一面。在作者準備考試時,他更是自我幻想著拿到博士後,將會有賺大量「Money」的機會。也許處處都講到錢或是名利是有點俗氣了,不過倒是可以點醒很多愛作夢的人,告訴他們現實世界的基礎還是很重要的。

「這是一間學校,因此你免不了競爭,還有很多附帶的麻煩」

作者還說了,即便是像MIT這樣有盛名的學府,仍免不了有一些不成熟的人跟令人費解的行為,例如弄壞你準備要考試的用具阿,背後說人壞話,或是 - 「自殺」。這說明了在群體競爭的結果之下,必然的情況是弱肉強食,而無法適應、面對結果的人,便可能想不開走上輕生一途。那些從世界各地集合起來在此唸書的菁英,從小便可能是當地的秀才或是學校裡的資優生,卻要面對在此挫敗的屈辱,想當然爾,一時當然無法接受。就像我那時作展演實務報告,竟然猛地被老師來個「萬箭穿心」攻擊的那種感受是一樣的道理。

「學校教會我們的,是一種態度」

誠如先前看過的文章,當我們畢業的時候,留下的是一種「氣質」。你很難再去回想一年級第一堂課的時候老師跟你說了什麼,或是清楚的說出愛奧尼亞跟科林斯的柱頭到底有哪些明顯的特徵,這些,都留待你翻書去找尋,我們尋常人不可能記得所有的事情,更別說是那些艱澀典籍上的字字珠璣了。因此,我們只能靠著我們還存在的理性去思維,甚至是,理性的存在本身都可能要仔細懷疑。態度,是老師傳授給你的,是你從許多災難般的報告中學到的,或是與人相處學習中體悟到的,不論如何,它必然不會馬上就忘記。因為態度就像是人生中的一種技能,技能的熟練、展現在態度上的正向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