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30日 星期四

藝術的臉龐,觀者的落差。

 2005年的自畫像。

這張圖擺在首頁也好久了...,說實在的...,今天看來,特別有感觸。

今天一大早就被兩通電話打醒,不是為了別的,而是叫我去上裝置課。乖乖,其中一個還是我昨天在MSN線上耳提面命告誡他早點睡的人,結果反而是我睡過頭 = =...。蛤?要去看潘玉良喔?我看過了阿...。潘玉良跟裝置藝術有關係嗎 @_@...。總之,就是這麼複雜的早上,害我起來之後,也不知道該不該跑到離家不到五分鐘路程的植物園,索性就坐在床上無聊的玩起手機遊戲來。不知不覺的玩到了下午一點半,手機也玩到快沒電了,順手洗了一桶衣物,吃個飯,又是個悠閒的下午。

剛剛在晾衣服的時候,突然回想起昨天小連老師的課,說到他去看完潘玉良的畫展之後有點失落感。大概是李嘉欣在「畫魂」裡面演得太好了,抑或是她天生帶有一種獨特的氣質而把潘玉良這個角色演活了。不可否認的,當那天我去看潘玉良的畫展的時候,也被照片中的形象震攝了,宛如是母親般的老成面容,跟電視劇演的完全不同。雖說食色性也,這樣的感覺本來就無可避免。然而,這卻讓我開始思考起這個問題來,究竟我們看到的是藝術,還是單純的偶像崇拜?

世界上不乏許多畫自畫像的人,梵谷是一例,卡蘿是一例,林布蘭更是一絕,從年輕畫到老死。觀眾會因為畫家所塑造的假象或是幻想而目眩神迷,因此勝利女神的臉龐是不可見的,維納斯的雙手還是沒接回來,蒙娜麗莎的微笑永遠如此神秘;因為我們始終認定,摸不到的才保有純潔,看不見的永遠最真,得不到的舊愛才是最美!

倒不如說過去的藝術給與一種美化的假象,畫面永遠矇矓,臉上看不到毛孔,看不到痘痘,甚至魚尾紋跟抬頭紋也是一兩筆帶過。不過以上,只能針對王公貴族或是有錢的中產階級而言,因為付錢的是老大,不畫美一點幹麻找你畫!然而用畫筆對付那些可憐的窮人、老人、可憐人,藝術家反而變得更嚴苛了,無不極力的將那一絲一毫的細節鉅細靡遺的描寫出來。諷刺的是,這樣的情況到今仍舊不變,例如先前瘋狂流行的海藻美白聖品,一瓶要價五萬元。美麗的容貌是用錢堆出來的,現代的美容產品成了以前惡毒皇后最想要的青春不老藥。

話說回來,聽聞最近大陸籌拍的一部張大千的劇作,也是找了一個外型俊俏的小生飾演。又說,此部戲著種在張大千與七個女人之間的情愛糾葛,被譽為「情色張大千」。

我又要嘆了,真是嘆到深處無怨尤。

自古以來這種加油添醋之事,反而成了藝術傳記類的重要著眼點之ㄧ。畫魂是部好戲,但是還是像情愛糾葛戲。大家想到梵谷,還是會想到他把耳朵割下來送給女朋友。說到芙烈達卡蘿,卻總悲苦她的愛情之路。連最近的斷背山,也可以在檯面下吵得火熱。真不知大家要加諸在藝術上的眼光是單純的欣賞,還是那種激烈性的偏執呢?

看來若要做藝術的電影還是電視劇,還是找醜一點的來演得好;免得到時不明究理者看了影集再翻史實,說啥欺騙觀眾的...反而徒增煩惱。

2006年3月26日 星期日

2006國際動畫影展又來囉~~~!!!

http://tiaf.ctfa.org.tw/2006/

這次的時間出乎意料的辦得很恰當,剛好我大學還沒開學,ya~!之前2005年的時候幾乎翹了一個禮拜的課去看,還積欠了大量的影評...XD。不知道這一次會不會又辦在西門町,不用說,我一定會去看那些奇怪的午夜場限制級動畫片(CCC...),希望不要再遇到皮條客跟我講:「小弟,袂找小姐沒?...」

為什麼十五個蘋果比三個好?談藝術市場的邏輯。

這是我先前翻譯Art News時的其中一篇文章,若要全文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畢竟我也花了很多時間。

Why 15 apples are better than 3

By Kelly Devine Thomas

有些作品在拍賣市場上,為何價錢會勝過其他作品,像這樣的事情並不一定總是吸引大家目光的焦點。有趣的是,像是在同一個專業評論家的評斷之下,有些收藏家會花比較多的錢收藏年輕女人的畫像而不要那些上了年紀的男女肖像。水平方向的作品比起垂直方向的作品會吸引比較多的買家;水彩風景畫的買氣會比起那些非水性界面材質的更好。赤身裸體的女人比起那些端莊肅穆的更受歡迎;顏色明亮的比那些看起來慘澹蒼白的會賣得比較好。紐約一位專營藝術品拍賣的人士更斷言:「我不賣有母牛出現在其中的作品。」為了解為何兩張看起來相似的作品在拍賣市場上會有不同的價錢,因此Art news專刊做了一個檢驗,包括從賽尚到安迪沃荷作品的一個價錢排名,專家將會對這一連串令人感興趣的數據做出解釋。紐約一位專營19到20世紀藝術品拍賣的Giraud說到:「藝術市場有它的邏輯,只有你想要它的時候,你才會發現。」

同一個時期,同樣尺寸和風格,會賣得非常相似的價錢(廢話)。那些締造紀錄以及頭條新聞的作品,通常會成為最貴的作品,即使它們不常在市場上流通。當兩件作品以歧異的價格賣出的時候,典型的理由通常根植於它們的品質、尺寸大小、時期、保存狀態、起源由來、或是它們出現在市場的時間。

Grande tete de Diego

舉個例子來說Alberto Giacometti的兩件青銅雕塑,Grande tete de Diego(1954),2002年五月的時候在蘇富比拍賣市場以一千三百七十五萬美元的價格賣出;另外一件作品 buste d’homme (1961),直到1973年Alberto Giacometti死後才被澆鑄的雕塑作品,卻僅僅只以超過一百萬美元的價格於在同年九月的巴黎賣出。說到雕塑,「遺作的拍賣價格總是比他實質的價值來的低。」David Norman,蘇富比專營印象派以及現代藝術的經理如此表示,「除非作品從未在藝術家活著時被澆鑄過。」

有時候作品的價錢跟主題沒有太大的關係,卻跟拍賣的時間點有關。依據專家的說法,Willem de Kooning的作品 Interchange (1955)比起他的july (1956) 以及 palisade (1957)來的好,但是它的品質並沒辦法完全說明為何在拍賣市場上,這三件作品會產生戲劇性的差異,即使三件作品尺寸大小相同。 Interchange 在1989的蘇富比拍賣市場以兩千零七十萬美元的價格賣出(當初估計四到六百萬美元),成為當年賣價最貴的作品。1990年時,拍賣市場的景氣不好,july 以八百八十萬美元的價格售出(當初預估是五百萬到七百萬美元),palisade 以七百一十萬美元的價格售出(當初預估八百萬到一千萬美元)。

此外關於市場上的例子還有,Jean-Michel Basquiat 的作品在1998年的一場義賣上以其令人印象深刻的自畫像 (1982),創下了三百三十萬美元的紀錄,此時正是藝術市場景氣正好的時候,但是這位藝術家的作品之前在佳士得拍賣市場的賣價從來未超過一百萬美元。在佳士得負責當代藝術作品拍賣的Philippe Segalot表示:「這是第一件以其質量在拍賣市場取勝的畫作,到今天為止,它至少價值五百萬美元。」

這場拍賣將Basquiat 的作品市場推向了一個新的境界,於先前於佳士得拍賣會上以五百五十萬美元賣出的 Profit I (1982) 以及在蘇富比拍賣市場以四百六十萬美元賣出的無題作品(Two Heads on Gold)都是天價。

其他的因素也會降低藝術作品的賣價:如果它在拍賣之前已經被私下的交易過,或是由賣家所估的作品價錢太高以致於打擊買家的信心也有,然而機運總是在每個拍賣市場上扮演了一定的角色。Segalot 說道:「大部分的結果都是有理可循的,不敢說百分之百,但是百分之九十是可以解釋的。」

在拍賣市場眾多受歡迎的作品之中,畢卡索在1932年有關於他的年輕愛人以及謬思女神Marie Therese Walter的一些畫作,在過去十年內,小則一百萬美元,大至四千八百四十萬美元的賣價都有。拍賣負責人Norman說:「1932年的作品以及Marie Therese是畢卡索眾多時期的作品中相當受到歡迎的。」

藝術家談論Marie Therese 的畫像時通常都集中在他們戀情期(1927到1930年晚期)的前四年,畢卡索首先畫了一張完全可以辨認的Marie Therese 畫像,而在之後的年間,它大約畫了一打以上她的畫像,通常是她在扶手椅睡覺的樣子,在1932年時的作品顯得壯碩而放大。Michael Findlay,紐約Acquavella畫廊的經理以及前任佳士得國際部門經理說:「即使連pizza的送貨員也知道那是什麼,買家還是傾向收藏那些可以辨識的作品,這無疑是畢卡索作品中最令人讚賞的。」

  Le Reve

在這些作品中賣價最高的是Le Reve (法語:夢),這件作品由Sally Ganz成功於1941年的時候以七千美元標下。這件Marie Therese在扶手椅上睡覺的肖像很直接的將性別上的表徵顯露出來,她的左半邊乳房暴露出來,她朝上的臉隱含了一種陽具崇拜的關聯。這件作品在1997的十月於佳士得拍賣,以四千八百四十萬美元賣出。

這些在拍賣會上的畫作,其意義在1932年之後不斷的發酵、熟成。Findlay說:「Ganz的拍賣會經過廣大的宣傳,許多買家們近幾年早就試著想向Ganz買這件作品,它被視為畢卡索這個時期的肖像代表作。」根據消息,兩千年的時候,Le Reve這件作品私下的被拉斯維加斯的賭場經營人Steve Wynn以將近六千萬美元的價格收購。

一件較不醒目但是跟Le Reve同尺寸的作品 Le Miroir (1932)於1989年的蘇富比拍賣市場以兩千六百四十萬美元的價格賣出。這件作品描繪Marie Therese入睡的樣子,她的身後有面鏡子,映照出她的背部。當這件作品於1995年再被拍賣的時候,正是藝術市場景氣低迷的時候,僅以兩千萬美元於佳士得賣出。佳士得的印象派以及現代藝術的國際部門經理,Nash,描述了拍賣當時的情況:「整場的時間幾乎都在討價還價。」直到今天,專家估價Le Miroir這件作品至少價值三千五百萬到四千萬美元左右的價錢。Nash說:「這是件足以披靡Le Reve的作品,作品精緻而表現精湛,只是它沒有經過廣大的宣傳。」

如果說到Marie Therese的肖像,當作品較不具線條美以及性慾表徵,或是容易辨識等,這些因素都會降低它們的價錢。當Nature morte aux tulipes 這件如同靜物畫的肖像,在2000年五月於佳士得以兩千八百六十萬美元的價格售出時,一點都不令人訝異,Findlay說:「這是件製作困難的作品,畢卡索描繪了Marie Therese的塑像。」

有些時候作品價格會跟作品的美觀程度有關。Norman說道:「這件作品看起來像有兩個人在裡面,有些時候某一個人會比較明顯。」nu au collier 以及 Femme dans un fauteuil 這兩件1932年描繪Marie Theres醒著的肖像,在作品大小以及人物姿態上完全相同,Norman說:「它們的構圖相同,但是它們跟畢卡索平常表現Marie Theres的臉、頭部、身體的方法不同」

Findlay說到Femme dans un fauteuil時表示:「這無疑是Marie Theres的畫像,但是似乎有一點腐爛的跡象。最重要的是這件作品少掉了Marie Theres明顯的金髮,她流動的長髮轉變成一張椅子。她佔據畫面的左邊,頂著一個光禿禿的頭,完全沒有任何女性的特質。」Norman說:「nu au collier 是一件引人注目,充滿肉體美以及輪廓清晰Marie Theres肖像。」這兩件事實同樣的也反映在它們的賣價上,在佳士得2002年倫敦的拍賣會上nu au collie 以兩千三百七十萬美元的價格賣出,然而Femme dans un fauteuil 雖然已經參加了第三次的拍賣,卻只以七百二十五萬美元的價格賣出。

 Rideau, cruchon et compotier

塞尚的靜物畫,Rideau, cruchon et compotier (1893-94)曾經是John Hay Whitney 的收藏品達五十年之久,直到1999年五月在蘇富比以六千零五十萬美元的價格售出。就市場來講,它的份量等同於畢卡索的Le Reve。Findlay說:「這是一件十分廣為人知但是從未被拍賣過的作品,而且時常被借出展覽或是翻拍,直到它被公開拍賣為止。」

在超過三十年的繪畫時期中,塞尚的靜物畫,被認為是立體派的先驅,其靜物排列從宛如交響樂曲般的複雜排法到十分簡單的方式都有。而Rideau, cruchon et compotier被認為是所有靜物畫的集大成者。Norman說:「這是至今為止,最大也是最完整明瞭的塞尚靜物畫」

Findlay說:「很多人都想要一幅塞尚的靜物畫,但是又有多少人願意花兩千萬美元去買一張?當你說大約要三千萬美元的時候,人們開始變得吹毛求疵起來。當你說可能要六千萬美元的時候,他們只想要唯一一件,惠特尼的作品就是其中一件(當蘇富比拍賣會結束時,得標者不願買下這件作品,蘇富比的拍賣人員在六個月內才找到Wynn這位買家,據信他以總計約五千五百萬美元的天價買下,其中還不包括買家要付的酬金)。」

Nature morte-Les grosses pammes (1890-94) 在1993年的蘇富比拍賣上以兩千八百六十萬美元的價格賣出,這是件小幅但是質量足以媲美Rideau, cruchon et compotier的作品。Nash說到:「這件作品是在景氣蕭條的時候賣出的,如果它能留到今日(此指的可能是2004年)再拍賣,或許它的價錢會比較高。」

塞尚的Bouilloire et fruits (1888-90) 在1999年十月,倫敦的蘇富比拍賣市場以兩千九百四十九萬美元的價格賣出,Nash說此位買家看上的作品必定無法逃離他的掌心。Norman則說:「這件作品之所以無法有Rideau, cruchon et compotier的天價的原因,乃在於此件作品中有很多未完成的元素,但是作品顯得大膽而具狂野的現代感。」

另一件靜物畫作品,Nature morte aux fruits et pot de gingem (ca.1895),在兩千年六月的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以一千八百二十萬美元的價格被買走,其賣價遠小於Bouilloire et fruits,雖然這兩件作品的尺寸相同。Giraud說到:「要比較這兩件作品的,好比是拿甜瓜跟蘋果比一樣,Nature morte aux fruits et pot de gingem無疑的是由甜瓜構成的,不過這個市場比較偏好蘋果。」畫家畫像中的水果通常都會被做一些聯想。(塞尚曾經公開宣稱:「我要用這顆『蘋果』讓巴黎大吃ㄧ驚。」)

Nash說:「塞尚的蘋果常有某些莫名的傳奇。但是我質疑Nature morte aux fruits et pot de gingem這件畫作的賣價較差跟桌上擺什麼水果有什麼關聯?這是件好作品,不過它背景灰暗的顏色可能才是導致賣價較低的原因。」

另一件較不繁複的作品Nature morte: Pommes et poires(1888-90),特色在於其少量的水果,在2003年十月(此篇文章發表於2004年的五月)在蘇富比以八百七十四萬美元的價格賣出。Findlay說:「這件作品太小(在此也有可能指不醒目)以致於根本沒辦法打什麼廣告,它連典型的桌布跟水壺都沒有。」如果說到是什麼原因會吸引那些在拍賣會中的收藏家喊出高價,Findlay說:「水果的量多比較好。如果一個傑出的藝術家在處理三個蘋果以及十五個蘋果都一樣好的時候,收藏家會願意買『那件』蘋果比較多的。」Norman說:「Nature morte: Pommes et poires是件具有技巧性的作品,如同Nature morte aux fruits et pot de gingem。但是這件作品中的主要元素太少了,衡量之下,它只能屈居第二。」

安迪沃荷的作品中,符合現代靜物畫特質的,應該算是他在1962年時所做的一系列康寶濃湯罐的畫作。藝評家David Bourdon曾經評論說:「沃荷的康寶濃湯罐的紅白標籤象徵了一種反抗舊時代傳統靜物畫的冷血精神。他的作品含蓄但卻告訴我們,沒有必要去仿製卡拉瓦喬富於視覺享受、成熟鮮美的水果籃;也不用去畫夏丹發光的銅器以及成堆的毛絨水蜜桃;更無須去模仿塞尚那些經過精心安排,有活力且富能量的蘋果。」

當佳士得於兩千年舉行沃荷的作品(group of five Cambell's soup cans)拍賣會時,Giraud說到:「當時真是一件大事。」最後,其中一件作品被一位日本的收藏家買去,當時預估的價錢是兩百五十萬美元到三百五十萬美元之間,最後是以四百六十萬美元成交。六個月之後,蘇富比拍賣市場再拍賣剩餘作品,一件水平版本的被一位德國的收藏家買走。Giraud:「雖然是同系列的作品,但是態勢卻不如以往。因為六個月前,市場上已經見過這系列的作品了。」最後這件作品以三百七十四萬美元成交。

自從1962年在洛杉磯的Ferus畫廊以每幅一百美元的價格賣出時,安迪沃荷的康寶濃湯罐畫作在藝術界裡已經有一定群眾的喜愛。今天,安迪沃荷的湯罐從1962年的百元賣價成為今日的百萬名作。舊金山的畫廊業者Richard Polsky,「我買了安迪沃荷」一書的作者說:「這些作品是手繪的而且十分稀有,普通人不可能買太多沃荷的畫作。」

1962年手繪的康寶濃湯罐(辣椒罐),在安迪沃荷的展覽開幕前從沃荷的工作室購入以來,一直是Tremaine家族的收藏品,在2003年五月的佳士得以兩百四十萬美元的價格賣出。六個月前,最早為人所知的湯罐樣本,於1961年由安迪沃荷送給他的兄弟Paul Warhola,這件作品由其家族保存直到委託佳士得拍賣為止,售得一百二十萬美元。這兩件作品賣價差異的原因在於後者曾經被「輾壓過」。Segalot說:「在紫外線之下,可以看見一道水平痕紋曾經被修整過,保存的狀態對收藏家來講有很嚴重的問題。」

保存狀態是眾多因素中的一環,以Giacometti的作品為例:Grande femme debout系列來說,這個從1960年開始構思的作品,是他眾多大型雕塑中集畢生之作,並且是生前完成的具紀念代表性的重要作品。最近在拍賣市場出現時,這四個有九英尺高的女人,原本預定是要在設置在紐約Chase Manhattan Bank Plaza的,最後原本的安置地點改放Jean Dubuffet的Group of four tress。Giacometti做了九個模子(六個版本,此外還有兩個藝術家做的校樣)。2000年十月的時候Grande femme debout I以一千四百三十萬美元的價格在佳士得賣出。2003年十月的時候,Grande femme debout IV以九百六十萬美元的價格在蘇富比售出。

為什麼同系列的作品,其中一件會比另外一件多出五百萬的價錢?

Norman給了兩個理由來解釋這個不同點。第一個理由是在於Grande femme debout IV曾經掉落並造成損傷,雖然作品被巧妙的復原,然而對於買家來說,這層「心理的創傷」仍在。而在2003年五月的佳士得以及蘇富比的拍賣市場上有兩件Giacometti的作品拍賣,La claitiere (1950)是組合多種形象的系列作品,預估售價大約從八百萬到一千萬美元左右,然而兩件作品皆告流標。Norman說:「這兩件作品不應該同時出現在市場上。」「回到先前說的,另外一個理由在於兩件重要的作品選錯機入場,同時入場在拍賣市場上會產生削弱的影響,因此Grande femme debout IV的賣價就低很多了。」

Petite danseuse de quatorze ans

市場因素反映在賣價上,印證在竇加的1879-81的重要作品,自從作品於1988年出現於市場上,賣價大概是在八百萬美元到一千兩百萬美元的區間之間。這件作品是竇加最大也最具野心的雕塑,1881年,當它第一次出現在巴黎的第六屆印象派展覽的時候,引起了極大的爭議。竇加將真實的衣物物料納入雕塑之中,此舉被視為為藝術正在墮落的現象,而寫實的青少年姿態,帶有一種挑逗的意味。現存的作品少於三十件,大約是14歲左右的舞者形象,用青銅或是石膏做成,都是在藝術家死後那年直接被製造的。最原始的蠟模,現存於華盛頓的國家畫廊,由Paul Mellon所捐贈。

這些作品近幾年的價錢波動要歸因於拍賣進場的時機。Norman說:「哪個買家出現在哪個時刻的哪個拍賣市場裡,決定了這個市場的飽和程度。」,Findlay說:「另外一個因素取決於這個作品的質感是青銅的或是白金的,平紋細布的襯裙或是在舞者頭髮上的緞帶是否乃竇加原創。」Norman說:「並非所有的作品都以相同的技術製造,同時也會有幾個質地較為粗糙或是柔和的,然而有些人堅持要品質最好的。」

第一次的拍賣於1988年五月的蘇富比,以一千零一十二萬美元的價格賣出,是當時雕塑作品的天價紀錄。1988年十月的佳士得拍賣上,另一件作品則以一千零一十七萬的賣價售出。Findlay說:「第一件作品被認為是最稀有而且最棒的作品,然而不到一年間,同系列的其他作品也來到拍賣市場,雖然仍舊被認為是十分傑出的作品,不過可能因為不再稀有,因此那些賣家們願意以同樣一千萬美元的價格出售。」

1999年的時候,Petite danseuse在蘇富比的拍賣市場上以一千兩百三十七萬美元的價格賣出,2003年的五月,同樣的作品卻只賣得一千零三十一萬美元,少掉的近兩百萬美元到哪裡去了呢?Findlay解釋:「從市場觀點來看,第一件作品拍賣的時候,它正屬於所謂的『嘗鮮期』;然而第二件作品拍賣的時候,它對市場來講已經不是完全新鮮的東西了。」

有興趣於此的買家們似乎也在1999年之後逐漸的縮小,最主要還是有大量的雕塑作品進到市場來的關係。依據Findlay的說法,另外有件作品曾在2001年的下半年以私人名義出售,賣出的價格約為一千兩百萬美元。不論是誰買下的,如果他有機會經歷從1999年的天價紀錄到2003年再次出現於拍賣市場的戲劇性轉變就好了。「當你要拍賣的作品是那些造成一連串話題的眾多版本的作品之一時,你的賣價可能會被削弱。」

2001年十月的時候,一件由Nathan 和 Marion Smooke所收藏的作品在並沒有成功的轉賣給在Pury& Luxembourg 的Phillipsde。Norman說:「因為這件作品在那時沒有人覺得有擁有的必要。」

Norman最後說:「決心對於每個拍賣者來說總是一張王牌。最重點的因素還是:在某時誰擁有市場,那麼就會有一個機會,除非你要讓這個機會溜走。」

2006年3月19日 星期日

跟大眾交通工具交往吧!

之前在bbs上面看到關於大學生如果沒機車就交不到女朋友的說法,在此我本人要嚴重駁斥,不過我沒交過,所以這個駁斥沒啥說服力 = =。

我覺得阿...如果人家跟你交往,看上的是你有交通工具...那請他自己去跟你的機車、汽車交往就好了咩 = =...。

而且要存到買機車或汽車的錢,真的是一筆不小的花費,拿去做自我的投資感覺還比較划算。而且就算買車,也是花某一方的錢,如果是兩方一起出錢可能還說得過去...。(不過最後要登記誰的名字,如果分手之後要怎麼分倒是個問題(支解?...))

至今已經大三了,每天上下學都是坐公車,從家裡走到公車站還要走一公里。換個正面的角度來想,這樣還可以順便做運動阿。現在人機車汽車做慣了,都懶得走了,反而容易得文明病。

說來說去有些人很勢利,看過太多悲慘案例了,或許看你有機車可以載他去哪去哪,本以為以為有機會可以趁此打好關係之後,結果那個人找到另外一個飯票就再見 = =...。

而且坐大眾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機車汽車出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可能還要害家人吃官司。大眾交通工具的危險性跟肇事率沒麼高(最近台鐵...)而且要死的話還有一堆人陪你一起死,想來就不會覺得孤單了。(基本上我對這種肉包鐵的東西沒什麼信任感,而且自從某個人載我出事後...)

而且還可以讓家人領到撫卹金跟保險金
哈哈哈,這是我個人偏執的想法啦...XD

人家日本有電車男
我們台灣的公車男也要加油阿 ~~~ Orz

2006年3月17日 星期五

Art News 國外藝術期刊簡介

這是一本我還蠻喜歡的期刊,有點像Flash Art ,但是Flash Art 在當代藝術的介紹部份比較多,兩本雜誌的共通點都是...「廣告頁面超漂亮的!」快速翻閱過一次之後,感覺這本雜誌的性質有點類似台灣的藝術家雜誌。廣告的內容占整本雜誌頁面的一半以上。作品偏平面繪畫的介紹為多,其次是當代雕塑或是工藝品,再來則是攝影作品,較少有新媒體的作品以及裝置作品的介紹,偶爾會有古美術或是西洋傳統油畫、雕刻的介紹。

廣告的編排設計效果在視覺上很新穎,不像台灣藝術家雜誌那般的雜亂,不會產生視覺上的違和感。在頁刊之後除了有各地展覽的介紹之外,同時也有各家廣告商或是畫廊的小會整。前方有簡短的藝術評論(art talk),還有百年大事紀,分別介紹幾個在這個時期的美術史事件。Letter專欄類似讀者文摘的投書。National news 介紹國際的藝術新聞。Art market 介紹拍賣訊息以及作品的價錢。

不過以最近較新的雜誌來講,走向反而有偏年輕化的趨勢,介紹了很多當今十分熱門的藝術話題,以及增加了許多關於新媒體或是音像藝術以及設計類的作品。不過基本上可能還是要看說那期的專欄主要是介紹什麼為多,因為通常整個雜誌大致上選的題材會跟本月主題有一些牽扯。就2005年的一月到十二月號的雜誌來說,大約有七成是當代藝術的主題,有兩成左右是現代藝術,另外只有一成左右是古美術的。

但是這本雜誌免俗不了一些商業取向,在每期中似乎都會有一些專門的文章告訴一些新的拍賣消息,或是通知哪邊有拍賣會正在開始。

跟Flash Art的另外一個共通點,也是在於其量薄字少好讀。對於無法忍受大量文字的期刊讀者來說,這種圖片一堆的應該可以減少一些閱讀英文期刊的痛苦,尤其對我這種英文還停留在高中的人來說...orz

2006年3月8日 星期三

在廁所吃梨

爸爸幫我削了個梨,我好歡喜。

又大又香的梨,泛著甜蜜的汁液,

緩緩從指間流洩下來。

我只好在廁所吃,捧著要用兩手持握的梨。

伴隨著排洩完腐臭的味,全部吞下。

好飽。

2006年3月7日 星期二

DINK?不婚生族群的另類思考。

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這種思考對於現今的時代來說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具意義了。隨著今年地球人口突破了六十五億大關,人口膨脹問題,能源問題,貧富不均問題,在在都顯示著這個全球化時代面臨的重大考驗。距離人口突破60億大關不過是幾年前的事情,短短幾年之內,地球上仿佛細菌無性繁殖般的增生了好多人。

處在這個當下,臺灣人口卻反而出現了人口成長率低落的現象,政府從以前的節育政策急轉方向,努力鼓勵大家「增產報國」。這樣的現象,除了台灣的人口結構逐漸邁向老年化之外,失業率連帶自殺率的增加,以及新世代的觀念改變,都讓這所謂的人口成長率沒什麼好起色。

前天在bbs上看到同學大聲疾呼以後自己不生,不禁想起之前在報紙上看到一篇關於頂客(DINK)族的相關報導。DINK, Double Income No Kids 的縮寫,意味著沒有養育小孩的雙薪家庭。其實全台灣有不少的人選擇過著頂客族的生活,這些人多半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份子。

有人說小孩是甜蜜的負擔,不過這個時代,這個甜蜜似乎變得有點苦澀了。以前人說養兒防老,現在養兒不要「妨老」就該謝天謝地了。東西方的家庭觀念總是比較不同:在西方,兒女長大就該用掃帚掃出去;東方反而有很多不小年紀的還賴在家裡的米蟲。

至今也二十有一了,總覺得找到心靈相通的伴侶,好過地址相同的同居者。不過我該告訴我媽我以後會過得很好嗎?痾。我真的很感謝我父母,有點像得獎感言...,生出這種天生反骨的我,而沒在我出生的時候把我掐死,算算,不知道會節省多少伙食費呢,而且我又吃得多....。

說來說去,在破報也看到關於65億人口的相關文章時,真是心有戚戚焉。落後國家的人口不斷處於貧病交迫的慘況,但是人口卻不斷增加;反之還稱得上物產豐饒的台灣,人口成長率卻一直下降,整個就是一個諷刺的對比。

頂客族,呵,八字都還沒一撇呢。我想頂客族是對的,這個世界太紛亂,增加一個生命,只是增加一個對世界失望的生命。

婚姻制度真的很可憐,尤其是對女生而言,父權社會制定的律法保障的根本就是男生而已。

結婚的意義在哪裡?嗯...,我想應該是合法的做愛權,況且這個權利還成為兩個人永遠的監獄,尤其在發情期過後。

小孩子是未來國家的主人翁?我呸!世界都被無知的大人搞得亂七八糟了,哪有未來可言。

有些父母在爽的時候會想得出小孩如果出生養得起嗎?養不起就不要生,生了反而增加社會問題,尤其是連自己都養不起的人...。想起以後能源短缺,物價膨脹,人口爆炸,就開始抖抖抖抖抖抖抖...起來了。

我只愛我自己,不過這樣的人老了應該會很可憐吧。而且我老師每次都說我們像藝術家一樣顧影自憐,自我中心,以後一定會有報應 XD。

老了再煩吧。不過這種事情可不能當面跟父母講,一定會被掐死。

握沙

我聽過這樣一個道理。

手中的沙是握不住的。

當你越想要牢牢握住,

它從指間流洩的速度反而更快。

有時候人應該要學會放手。

因為活著本身就是一種不斷失去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