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30日 星期四

藝術的臉龐,觀者的落差。

 2005年的自畫像。

這張圖擺在首頁也好久了...,說實在的...,今天看來,特別有感觸。

今天一大早就被兩通電話打醒,不是為了別的,而是叫我去上裝置課。乖乖,其中一個還是我昨天在MSN線上耳提面命告誡他早點睡的人,結果反而是我睡過頭 = =...。蛤?要去看潘玉良喔?我看過了阿...。潘玉良跟裝置藝術有關係嗎 @_@...。總之,就是這麼複雜的早上,害我起來之後,也不知道該不該跑到離家不到五分鐘路程的植物園,索性就坐在床上無聊的玩起手機遊戲來。不知不覺的玩到了下午一點半,手機也玩到快沒電了,順手洗了一桶衣物,吃個飯,又是個悠閒的下午。

剛剛在晾衣服的時候,突然回想起昨天小連老師的課,說到他去看完潘玉良的畫展之後有點失落感。大概是李嘉欣在「畫魂」裡面演得太好了,抑或是她天生帶有一種獨特的氣質而把潘玉良這個角色演活了。不可否認的,當那天我去看潘玉良的畫展的時候,也被照片中的形象震攝了,宛如是母親般的老成面容,跟電視劇演的完全不同。雖說食色性也,這樣的感覺本來就無可避免。然而,這卻讓我開始思考起這個問題來,究竟我們看到的是藝術,還是單純的偶像崇拜?

世界上不乏許多畫自畫像的人,梵谷是一例,卡蘿是一例,林布蘭更是一絕,從年輕畫到老死。觀眾會因為畫家所塑造的假象或是幻想而目眩神迷,因此勝利女神的臉龐是不可見的,維納斯的雙手還是沒接回來,蒙娜麗莎的微笑永遠如此神秘;因為我們始終認定,摸不到的才保有純潔,看不見的永遠最真,得不到的舊愛才是最美!

倒不如說過去的藝術給與一種美化的假象,畫面永遠矇矓,臉上看不到毛孔,看不到痘痘,甚至魚尾紋跟抬頭紋也是一兩筆帶過。不過以上,只能針對王公貴族或是有錢的中產階級而言,因為付錢的是老大,不畫美一點幹麻找你畫!然而用畫筆對付那些可憐的窮人、老人、可憐人,藝術家反而變得更嚴苛了,無不極力的將那一絲一毫的細節鉅細靡遺的描寫出來。諷刺的是,這樣的情況到今仍舊不變,例如先前瘋狂流行的海藻美白聖品,一瓶要價五萬元。美麗的容貌是用錢堆出來的,現代的美容產品成了以前惡毒皇后最想要的青春不老藥。

話說回來,聽聞最近大陸籌拍的一部張大千的劇作,也是找了一個外型俊俏的小生飾演。又說,此部戲著種在張大千與七個女人之間的情愛糾葛,被譽為「情色張大千」。

我又要嘆了,真是嘆到深處無怨尤。

自古以來這種加油添醋之事,反而成了藝術傳記類的重要著眼點之ㄧ。畫魂是部好戲,但是還是像情愛糾葛戲。大家想到梵谷,還是會想到他把耳朵割下來送給女朋友。說到芙烈達卡蘿,卻總悲苦她的愛情之路。連最近的斷背山,也可以在檯面下吵得火熱。真不知大家要加諸在藝術上的眼光是單純的欣賞,還是那種激烈性的偏執呢?

看來若要做藝術的電影還是電視劇,還是找醜一點的來演得好;免得到時不明究理者看了影集再翻史實,說啥欺騙觀眾的...反而徒增煩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