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Le graphisme chinois face à la mondialisation"
面對全球化的中國平面設計
講者:Yolaine Escande 幽蘭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這禮拜老師推薦我們去聽這場座談,說到講者是個來頭不小的人物,還是個大美女。連海哥也把課空出來讓我們去聽了,班上有些人翹了,倒是來了不少學弟妹的。
幽蘭女士的中文姓名翻譯的不錯,國語也還能講,口音就是標準的阿多阿腔。講題的開頭,便由幽蘭女士講述為什麼會研究目前中國平面設計的原因。
以下大概是我的記憶片段:
================================
幽蘭:
會研究中國平面設計的原因,主要是目前中國平面設計的作品,在國外的許多設計師協會,引起了一些討論。討論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看不懂」,這些設計師商請我來研究中國的平面設計,並且解釋這樣的現象。
中國的平面設計算是起步晚的了,大概從八零年代開始才有比較大的發展。目前中國的平面設計,大概有兩種主流。一種是結合文人傳統的平面設計風格,另外一種則是結合幽默諷刺、遊戲的、政治宣傳的元素。
(挑出了幾張十分具有中國風味的平面設計圖像,又多是以中國文字進行結構組織的)
我之所以會挑選這些作品的原因,在於這些作品比起大部分中國大陸的設計作品,來的「有意思」(幽蘭女士很喜歡這個字眼)。
(接著又舉出了幾個中國有名的平面設計師的作品)
================================
然後接下來十分抱歉的,因為幽蘭女士的外國腔中文已經轉化成一種奇怪的外星符碼,讓我不由得在下半場左右讓周公抓走了(所以我就說這是我的「記億片段」,完全的不負責任發言...)。但是就著講題來看,我猜大概是講全球化現象的部份。在講者差不多結束,準備要進行討論的前一刻,我突然驚醒,擦了擦口水,把眼皮撐大,看看接下來會有什麼樣的討論串出現。
一開始是老師提問,說了些有關於幽蘭女士挑選作品的動機,或是講些有關於未來中國大陸發展的瓶頸。說到中國大陸目前的平面設計,的確有部分的元素(如中國文人傳統的部份),在過去台灣的設計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了。中國大陸現在面臨的是,使用這種中國傳統的元素,是否真能切入到每個社會大眾的想法裡面,畢竟中國曾經歷經文革這樣的變動,又加上開放經濟,大量資本主義思想流入,這樣的中國文人傳統,在講求實務性質的設計市場,能引起多大的漣漪,仍是值得注意的。尤其像這類型的東西,對於外國人來說,當然會有一種異國情調的吸引力,但是這類的吸引力,能否長久的持續,就有待中國能從中挖出多少寶來。同學的提問中,有問到:「我看到幽蘭女士展示的作品中,大多是從中國的傳統元素中擷取出來的,譬如中國文字、傳統圖像。如果把這些元素抽離之後,像這樣的設計作品,還有什麼地方是值得我們探討的。」
其實不難看出來,面對全球化的影響,中國發展設計地位的方式就是使用在地化的方法,這就如同麥當勞賣米漢堡一樣。或許這樣在地化的手段多少的保留了當地的傳統文化,但是在地化本身同時也顯露出全球化下的一種外在侵入。尤其是美式速食文化的大量輸入,講求迅速有效率的生活,每個漢堡飽造就了一個又一個走路氣喘吁吁的「大俠」。這讓我想起今年雙年展,同樣以印度有悠久歷史背景的「瑜珈」,作為一個全球化現象的對照。像這樣的議題,我們究竟還要討論多少次才能甘願呢?依稀記得2004年的雙年展「在乎現實嗎?」,引用了大量的文件,但卻看不出有多少人在乎現實,因為現實是殘酷的,而觀眾是無力的。面對這樣討論議題,隔岸觀火的東西,能引發的只有觀眾當場的「同情心」。而我也質疑,像紀錄片這類的東西,是否是為了滿足觀眾或是創作者的偷窺慾望(正如同自拍網站一樣,與前者不同的是,他們想要滿足被偷窺的欲望)。而像這類使用許多熱門議題的作品,創作者的居心究竟在哪裡?
台灣加入WTO,催生了無米樂,在台灣的院線播映也造就了不錯的票房成績。但是台灣農民的問題,包括人口外流等現象,卻已經是累積多年的事情了。台灣未來少子化的影響,可能會出現個什麼「流浪教室」(探討流浪教師問題,如果有人想拍可以找我,不過我不是,但是我認識)、「誰來照顧我」(討論高齡化社會)。但是問題是不斷湧現的,創作者拍片,想要討論什麼,想要提醒什麼,甚至是,可以解決什麼,或許都是應該思考的。一味的討論當紅議題,可能會陷入原地踏步的圈圈裡。
畢竟,這個世界掌權在少部分人的手裡。藝術家能做的,只有提醒世人。扯了太多理想,只是流於嘴砲,不如趕快去選美國總統可能還比較實際。
註:這篇文晚了一個禮拜發,因為我沒時間打 = =,好險存在草稿裡面沒忘記。
推"藝術家能做的就是提醒世人"
回覆刪除糟糕..打錯了 我的比較激進! 早上沒睡醒
回覆刪除其實我的觀念或多或少都帶有一些消極的想法,但是如果能讓藝術就回歸藝術,也許不用加入太多矯情的關懷跟做作的話語。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