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多麼糟糕的年紀,四年級混吃等死的季節,等著當兵、等著失業。在你還沒踏入藝術的時候,你會幻想那片國度裡面有好多的東西等你挖掘;在你踏入藝術的時候,卻被這些花花綠綠的事物給迷惑了。當那個從小唸美術班唸到大的同窗,已經鮮少在畫畫的時候,我突然想問自己,我創作的原點在哪裡呢?我為什麼要創作藝術?為何人何事創作?很多的問題都是讓我警醒到,我消磨了很多時間思考,卻少了很多動機(或者說是動力)去實現。
在藝術界如果不出名,是很難混下去的。所以一直以來,創作的喜歡搞話題,評論的喜歡搞驚悚,策展的喜歡搞矇矓。話題的趣味性佳,卻不是可以長久走下去的路,人們的口味會變,時代的速度會變,當你白髮蒼蒼時想再繼續搞話題,別人只希望你別再唱下去;評論的要說人,如果不說人,自己就突顯不出來了,權威的份量永遠跟批的人數有關;當越來越多的策劃性展覽要跟艱澀的專有名詞掛鉤,要來個雞同鴨講的論述才能突顯展覽的高檔時,很簡單,藝術這個東西只會被束之高閣。
但是當我們不認為藝術這個東西本來就是很大眾的,很平常的時候,我們進美術館都是被人唬倒。弔詭的是,身為創作者,為了保持那份神秘感,為了守住我們最後一張底牌,我們總是要丟出一個空間留待想像。於是藝術是不是大眾的,永遠成為一個不可解的謎。或許會有人問:「普普藝術難道不是和大眾文化有關嗎?」然而普普永遠只是大眾文化的「產物」,而不屬於大眾,更甚者,它帶有嘲諷性,對著變化快速的物質文明。
身為一個創作者,把藝術當職業,就像愛情踏入了婚姻,美夢變成了墳墓。而當我們心中最後一塊淨土,那永不開放的聖域已經面臨被玷污的命運時,你知道,該是出走的時候了。
在藝術界如果不出名,是很難混下去的。所以一直以來,創作的喜歡搞話題,評論的喜歡搞驚悚,策展的喜歡搞矇矓。話題的趣味性佳,卻不是可以長久走下去的路,人們的口味會變,時代的速度會變,當你白髮蒼蒼時想再繼續搞話題,別人只希望你別再唱下去;評論的要說人,如果不說人,自己就突顯不出來了,權威的份量永遠跟批的人數有關;當越來越多的策劃性展覽要跟艱澀的專有名詞掛鉤,要來個雞同鴨講的論述才能突顯展覽的高檔時,很簡單,藝術這個東西只會被束之高閣。
但是當我們不認為藝術這個東西本來就是很大眾的,很平常的時候,我們進美術館都是被人唬倒。弔詭的是,身為創作者,為了保持那份神秘感,為了守住我們最後一張底牌,我們總是要丟出一個空間留待想像。於是藝術是不是大眾的,永遠成為一個不可解的謎。或許會有人問:「普普藝術難道不是和大眾文化有關嗎?」然而普普永遠只是大眾文化的「產物」,而不屬於大眾,更甚者,它帶有嘲諷性,對著變化快速的物質文明。
身為一個創作者,把藝術當職業,就像愛情踏入了婚姻,美夢變成了墳墓。而當我們心中最後一塊淨土,那永不開放的聖域已經面臨被玷污的命運時,你知道,該是出走的時候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