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太久歡樂大結局的好萊塢影片,其實偶爾看看這種片子也算是種平衡。Dancer in the Dark 「在黑暗中漫舞」,兩千年上映時我還是個高中生,那時學者影城在我學校對面,看到電視廣告感覺好像是部好片,但卻隔了七年之久之後才有緣看到此片,窮苦的高中生活阿...。最近把這部片從我的記憶中拉出來的有兩個契機,一是學弟妹在老師的課堂上看到哭出來,二是在另外一個老師的課堂上看了同一個導演所導的另外一部影片「厄夜變奏曲」。
拉斯馮提爾之所以讓我如此印象深刻的原因,是在於他的拍攝手法。用一種紀錄片跟拍的形式,沒有太多的打光補光,也沒有架設腳架固定,純然像是偶然間拿出攝影機快閃而過的畫面一樣。取代了過去一般電影的故事敘說,這樣的拍攝手法更增添許多真實的感覺,使得觀眾更容易融入影片之中。雖然有時過多的晃動會讓人視覺不太舒服,不過倒是因此讓我記住了這個導演。
影片開頭十分的平靜,抽象的畫面搭配緩慢音樂,接著鏡頭一轉,在舞台上,selma開始緩緩起舞,她帶著一個粗框眼鏡,隨著音樂擺動。跟著影片的腳步,selma的視力問題一步一步的被敘說出來。說實在話,如果不是有歌舞劇穿插其中的話,這個故事將會變成一個十分沉重(到極點)的慘劇。再加上拉斯馮提爾的拍攝手法,大概會讓電影院的人死一半吧。
視力問題並沒有讓selma失去信心,反而藉由聽覺的刺激,讓她重新體會到另外一個世界,一個無憂無慮的世界,一個歌舞昇平的世界。當她被問到是否已經看不見的時候,她卻處之泰然的回答:「What is there to see?」工廠的機械聲變成她舞蹈的節奏,悲慘的現實卻有著完全不同調的動感氣氛,呈現出一種荒誕的詭異。而故事的接續並不如以往的電影公式一樣,有個什麼命運的契機將她從中拯救出來,即便是那個大好人jeff也是徒勞。
影片的最後一幕,也是彷彿舞台劇般的拉上了布幕,卻又跳出了一段字:
They say it's the last song
They don't know us, you see
It's only the last song
If we let it be
彷彿給人不曾結束的感覺,slema的歌聲持續迴盪在影片中,卻又暗喻這樣的悲劇也是天天上演在你我的週遭,如此悲慘,卻又真實。比較起厄夜變奏曲的結尾,在黑暗中漫舞算是很合理的 The end 。兩者的女主角都是好到讓人不敢相信的好人性格,好到令人想罵人的境界(例如大喊:「你怎麼這麼傻!」)。也因此這種良善遭逢惡劣人心的踐踏時,才令人動容。但是厄夜變奏曲的葛莉絲,最後選擇的是復仇,黑暗中漫舞的selma,卻是犧牲自己成就親兒。葛莉絲的驟變,讓人有看肥皂劇時媳婦終於戰勝惡婆婆的快感。selma的固執,卻使人眼淚不禁的往下流。
誰能借我手帕(哽咽)?
They don't know us, you see
It's only the last song
If we let it be
彷彿給人不曾結束的感覺,slema的歌聲持續迴盪在影片中,卻又暗喻這樣的悲劇也是天天上演在你我的週遭,如此悲慘,卻又真實。比較起厄夜變奏曲的結尾,在黑暗中漫舞算是很合理的 The end 。兩者的女主角都是好到讓人不敢相信的好人性格,好到令人想罵人的境界(例如大喊:「你怎麼這麼傻!」)。也因此這種良善遭逢惡劣人心的踐踏時,才令人動容。但是厄夜變奏曲的葛莉絲,最後選擇的是復仇,黑暗中漫舞的selma,卻是犧牲自己成就親兒。葛莉絲的驟變,讓人有看肥皂劇時媳婦終於戰勝惡婆婆的快感。selma的固執,卻使人眼淚不禁的往下流。
誰能借我手帕(哽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