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拿到這一片dvd開始,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形容我的心情,那種感覺就好像他鄉遇知音般的不可言喻。我本身並不常接觸這類樂團的音樂,但是透過影片的呈現,我的確是可以發現裡面所要表現的意念不斷的在我胸中起伏。一般人在看MTV的時候也是如此,雖然說就影像跟音樂的結合方式目前還有諸多爭議,例如說到底是以哪個為主,以哪個為輔;在呈現影像的時候,有聲音的介入是否會造成多餘的干擾等等。但是這些問題,在觀賞這部影片的時候都不是問題。
為了這部影片,我還去找了Pink Floyd的音樂來聽,發現反而沒那麼習慣,大概是影像因子作祟,The Wall的影片反而有一種令人親近的味道。看國外網站的評論,很戲謔的說第一次接觸The Wall的人大概會抱頭奔逃還邊喊:「What the hell was that?」
Pink Floyd的發跡在1970年代,也就是約在美國反戰潮的後面一點時間。戰爭帶來的傷痛通常都能刺激偉大藝術作品的發生,例如畢卡索知名的「格爾尼卡」,或是同我先前所介紹的波蘭超現實主義畫家:貝克辛斯基,所打造出的殘酷世界。Pink Floyd具有同樣的背景,但是裡面的內容更偏向一種自我挖掘的治療成分。這是藝術創作者通常會帶入藝術作品中的一種特質,一種近似暴露狂的特質:將自我的傷痛以及回憶毫不保留,或是用另外一種象徵的意念表達出來;另外一種背後的意涵是藝術家想要表現自己,一種接近於炫耀性的展現。不論何者,Pink Floyd的The Wall在在都顯現出一股反戰、反體制、反壓迫的叛逆性格。
在影片的開頭,點出了戰爭的殘酷,以及許多因戰爭而失去父母之人的悲哀。
幼童自身會發展出許多行為來彌補這種缺失或是傷害,這點佛洛伊德本尊已經很明白的告訴過我們。不論是叛逆的行為,或是內在的反動性格,都只是一種轉化過後的過程,真正的心理癥結並沒有解決,一切都只是透過行為將內在的情緒做短暫的發洩。影片中的主人翁,即使長大之後對於過去的記憶仍在,他無法從這個禁錮中逃開,因此只能不斷的沉淪。他將染血的自身浸泡在游泳池中,宛如是釘上了十字架的人子,好似要藉由血的洗滌,他才能懇求原諒。
另外一種影片意象是對於制式教化的批判。
影片中,將學校比喻成工廠,所有的學生戴著相同的面具,一步步的進入絞肉機中化成了肉團。很噁心的感覺,讓我想起日本的會田誠利用美少女來作成果汁的作品。影片中暗指學校教育只是為了塑造一個ideal size,而將每個學生的特質都掩蓋(面具),送入工廠(學校)中加工(教育),但是最終只是造就一堆沒有思考的絞肉。這點我已經在網誌中很多篇文章討論過了,因此這邊就不做贅述。
除此之外,這部影片最大的特點就是融合了手繪動畫,表現力以及聯想力都十分豐富驚人,完全就是一整個瘋狂性格。大概是這部影片的性質比較灰暗一點,所以可以看見不同於以往迪士尼的動畫中那種甜美可愛的畫面,不但血腥暴力又色情,所以,十八歲以下兒童不宜 :)
說了這麼多,建議大家還是可以去找找這部影片來看,保證物有所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