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似乎比我們過去所想像的更容易達到了。而事實上,我們發現自己正面臨著另一個痛苦的問題:如何去避免它的最終實現?......烏托邦是會實現的。生活直向著烏托邦邁步前進。或許會開始一個新的世紀,在那個世紀中,知識份子和受教育的階級將夢寐以求著逃避烏托邦,而回歸到一個非烏托邦的社會 - 較少的「完美」,而較多的自由。
~尼古拉斯‧柏地雅夫(Nicolas Berdiaeff)
以前我覺得不戴眼鏡,用模糊的視線看世界是很美的,現在才知道這種半夢半醒的狀態什麼都不是,刻意抹糊現實與幻象的界線才是最危險的事情。
「你如果再不常戴眼鏡,你的視力會越來越退化。」驗光師這麼跟我說。
L最近談起網路交友的困擾,顯然的,他是陷入情網了。這其實不難理解,而且,就愛情來說,相隔兩地的戀情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情了,西蒙波娃就給艾格林寫了一堆越洋情書。詩經所說的:「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寤寐思服,求之不得...。」大多時候是因為這樣無法碰觸的距離而讓人抓狂,距離產生美感,卻又產生另外一種無形的障蔽。
但是實際上這又代表了什麼呢?我們的自我認同不斷的開始分裂,增生,並且擴大成一種幽靈軍團。網路的隱匿性使得真實與虛擬之間逐漸沒有分野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虛擬人格。
我想複製的正是自己的形象,請別遽下判斷認為那是由於自戀或患有自大狂:相反的,我是想在那眾多的自我之陰影的幻象中,隱藏那令其他的陰影移動的真實自我。*
但,嚴重的是,我們創建的分身,的確是「活生生」的「存在」在網路的空間裡面,而現代人的生活似乎越來越往這個超文本空間傾斜了...(偏偏網路又是由程式語言構成,它有邏輯性,但是規律的邏輯疊加就變成一張張交錯織密的網,而且越形複雜)。
我們以為在網路上很安全,不會受到傷害,是嗎?
雖然我們在網路上可以創建多種身份認同,的確,X是現實的X所創造出來的,可是卻不完全等同於現實的X。
怎麼界定現實?
我最近重看了 The Martrix,也許這樣的世界會到來,或許,已經到來了,而我們沒有意識到,或許,我們已經沒有意識了。這樣的辨證是很困難的,不論是佛家所說的「萬法唯識」,還是叔本華所說的「意志與表象」,都只是闡釋這個世界只是我們心的幻象,我們意識的流動,我們轉念之間的幻滅。
當越來越多擬真機器人,以及,那些瘋子想著可以透過網路來咀嚼食物時,現實逐漸往一個他界的方向邁進,路沒有盡頭。
其實,要離開很簡單,只要往路旁邊跨出一步就好了。
*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 / 卡爾維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