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深夜,R跟我聊天時說:「其實你沒有這麼喜歡卡爾維諾,你只是喜歡翻譯者的文筆。」
是這樣嗎?我突然感到困惑,或是不知所措。我不是喜歡原作者的文筆,而是喜歡翻譯者的文筆嗎?我一直以來的閱讀都是一種誤讀嗎?一種經過層層轉譯之後逐漸消散的字句嗎?我承認我一直都很貪心,閱讀是想要從中獲得什麼,對我而言,閱讀一本書如果最後什麼都沒有留下,那為何要讀呢?
我仍繼續節錄。
但是若完全依照R所說的,那不是我應該要去閱讀義大利原文嗎?英譯本不是又經過一個層次的轉譯嗎?我如此焦慮的原因,乃是因為我一直以來都了解我的閱讀是一種誤讀而放縱它繼續進行嗎?還是我只是想反駁R的話而已?還是其實,我是想要反駁我?
我一直以來的誤解,或是對所有事物的解讀,是不是也是我的一種誤讀呢?如Z在他的網誌寫到:「我在自以為你在自以為我在自以為...。」我沒辦法用一種全然開放的態度去讀一本書,讀一件事情,或是說,讀一個人。我如此跟他們說了:
如果你所做的查詢動作是要了解我是誰,我想你恐怕要失望了。其實連我自己都無法了解我是誰了,我又怎麼能完整的告訴你呢?或是透過文字,透過照片嗎?透過相同的興趣或是喜好嗎?透過e-mail透過訊息傳送嗎?透過虛擬的互動嗎?陌生人,你想了解我什麼呢?你想閱讀我嗎?你想閱讀我的內裏嗎?也許我的內裏只是跟你一樣,都只是擁有肉身的平凡心靈而已。
「純友大人,」博雅抬臉回答,「你是在問花嗎?」
「花?」
「你是在問風嗎?」
「...」
「你是在問花,為何在那兒開花。問風為何吹起嗎?」
「喔...」
「花,只是在那兒開花,只是生而為花便十分滿足。」
「有趣,你是花嗎?博雅大人...」
「我是人。」
「...」
「我如同花那般,為了完成身為人的目的而活在這世上。」 博雅清晰,高聲回答。*
這長久的時間以來,我套用了多少的框框在別人身上呢?(是這樣所以你才感到厭煩嗎?)
我想他應該...,他必須...,他一定...。
我一直無法讀懂彼者嗎?我一直無法讀懂你嗎?也許我是想要別人閱讀我,讀懂我,其實不是字裡行間建構出來的我,不是外表作品表述出來的我,不是生活相處中的我,不是痛哭流涕放聲大笑的我。也許我一直想敘說,讀懂我 (即使艱澀如一本辭海),不是一件這麼困難的事情。
真正重要的其實也不是讀懂,因為當你讀懂我的那天,就是你把我丟回書櫃塵舊的那一天。
* 陰陽師 / 瀧夜叉姬 / 夢枕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