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海先生要我們交份三千字的當代藝術展覽報告,但是我對於膜中魔這檔展覽能想或能寫的有限。好吧,聽說是要以策展人的角度來寫是吧,不過我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擠出三千字。
從張元茜來策劃的主要觀念來看,膜,是一個無限延伸的觀念。除了牽扯了點現面之外,還包含四度空間的時間觀念。雖然今天去看的時候,導覽人員還講了什麼五度空間六度空間什麼鬼的,不過我不是物理學家,因此也不想去深究,說明也就免了。
雖然今天二太子代言人跟我:「導覽的時候別什麼時候都跟膜扯上關係。」讓我當場愣在那裡,阿不然策展人找這些東西來是找假的喔 = =...那隨便放張作品上去也說是膜好了orz。
膜中膜我認為聲光娛樂效果口碑十足的當然就是陶亞倫的"光膜",我預想是張元茜一開始只是有個構想說,整個的概念是環繞著一個空間概念的展覽,而我認為膜的觀念是後來穿鑿附會的。這樣想或許十分偏激,但是就我一天看下來的感覺來講,這次所展出的作品,除了膜的觀念來套,用其他的觀念來套,似乎也無不妥的。所以,膜中魔真正要表達的是?
而如果今天換成是我的話,我會考慮把顏忠賢的怪物上河圖換成王德瑜的作品。怪物上河圖雖然將張擇端的作品利用現代作品的觀念來詮釋,成為一種現在與過去的落差所造成的一種時間上的膜,但是就膜這個概念(我就是硬要扯,怎樣...XD)來說實在太過薄弱,反之,王德瑜比起顏忠賢的作品在二樓寬廣的展場上,更能發揮活潑清新而且有趣的共鳴,較沒有顏忠賢的作品所傳達出來的另類壓迫感。(雖然王德瑜沒有展)
至於我被指正的作品,是小松敏宏的作品,他的作品穿透,或許是張元茜所想要尋找關於膜的一種觀念。對於小松敏宏跟膜的關係,我則是將空間定位在一個膜的環境之中,也就是說我們的週遭環境像是一個膜,而藝術家將這個膜重新轉化成另外一種觀看的形式,進而產生許多不同的光影效果,這樣的作品跟林建榮的「黑色起司」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利用鏡子產生的空間幻覺。(奇怪的是這種玩法總是屢見不鮮)
而羅曼菲的作品"輓歌"我則覺得張元茜只是因為去看了雲門那場表演所以看上了她的裙子(XD)。雖然總體來說這個理由有點好笑,不過這個作品讓我看出似乎是為了補足膜中魔這個策展論述的漏洞所做的最後掙扎。
導覽小姐雖說參展藝術家只是因為詮釋觀點的不同而對膜有不同的解釋,但是究竟這樣的策展主題論述是否能讓人信服,還是趕快叫MOCA的那些策展人出來說明唄。
=========================================================
這篇沒要做期末報告,打好玩的,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