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3日 星期日

台北藝博2009

今年的藝博沒有去年精彩...

派樂地 2009

諧擬

粉樂町 2009

補一下展覽圖片,不然久了照片又要被洗掉了。

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

天冷

SNOW

記得穿衣服。

(我真是一點長進也沒有。)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展覽紀錄/皮克斯20年

展覽/皮克斯20周年

http://www.pixar.com/howwedoit/index.html  (皮克斯動畫製作流程)

展覽內容主要有三個:角色故事世界

角色/大多是設計的粗胚,還有許多鑄模,觀眾可以好好觀察他們怎麼塑造角色,《蟲蟲危機》那區的電視播放的大部分是角色的設定稿,可以看到每個角色的各種不同表情跟動作,簡單卻非常有味道。皮克斯的特點就是在於他們的動畫是仿真,卻又保持著卡通的造型。過往一些仿真的動畫片如《太空戰士》等,雖力求達成如同真實世界質感的動畫效果,卻忽略了人類的細緻情感是很難透過電腦模仿的。尤其是在科技發達的年代,各種關於人vs.電腦,虛擬vs.真實的議題越來越被討論,以這些仿真動畫而言,還尚未完全達成取代本源真實這樣的效果,因此像這類完全模仿真實世界的動畫作品會招致批評也就是不難想見的了。然而隨著電腦速度越來越快,以及仿真技巧越來越進步,未來的數位仿真演員會不會取代真實演員其實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但在此之前,皮克斯的動畫已經在這些仿真動畫中另闢蹊徑,創造出了融合仿真風格以及卡通風格的動畫作品,我想那就是他們之所以如此成功的原因。

clip_image002

Final Fantasy: The Spirits Within

(http://www.ocf.berkeley.edu/~amarisw/images/spiritswithin.photo.jpg)

故事/展出的是故事板,故事板就像是電影版的手繪漫畫,作為動作與對白設計的藍圖。但我覺得以皮克斯的功力應該不只這些,所以我覺得是有點可惜了,當然如果要展出完整的故事板大概全部展間也放不下吧。另外那區的螢幕中有用故事板作出的動態故事電影。

clip_image004

料理鼠王的故事板

(http://www.independent.co.uk/multimedia/archive/00015/ratat500_15197d.jpg)

「故事板在30年代時由華德迪士尼發明,主要用在動畫的製作上面。之後因為它對製作的好處,拍攝真人電影的片場也開始使用。尤其是40年代,最出名的就是西區考克。據說他在拍攝前都會完成所有的故事板,而真正拍攝時,他只坐在一旁觀看。現在的真人影片中的使用也非常普遍,尤其是有電腦特效的影片,都會在製作之前先完成故事板,確定要做出來的是什麼樣的效果,以免浪費預算。」(動畫筆記本,2006)

世界/這次展出很多彩繪腳本,大部分以粉彩為主,這提醒了我們皮克斯可不是一群工程師組成的團隊,他們的美術功力是非常深厚的。此外還有少部份炭筆跟壓克力的腳本,以及最近很紅的《天外奇蹟》。不過到後來可能是為了省去力氣,腳本都用數位繪製了,可能要講求效率的緣故吧,但總覺得就是少了點味道。

clip_image006

超人特攻隊的腳本使用幾何化的圖形呈現一種拼貼、簡單且銳利的視覺。

(http://21.media.tumblr.com/oUVPjZYNoo4q1wnn0VEQlPuOo1_500.jpg)

另外幻影箱算是一個重頭戲,透過玩偶旋轉配上快速的閃光閃爍,造成了視覺暫留的現象,現場玩偶就此活靈活現起來。再往後有講解動畫製作的一些過程,比如說流體特效、群集特效、動力學之類的。最後面是把所有的彩繪腳本弄成一個寬螢幕影片,腳本中的物件隨著影片節奏運動,可以說是一個彩繪圖稿完整的匯聚。這次由北美館發行的圖錄就內容而言,比較像是畫冊,對於動畫的著墨反而甚少,這是我覺得很可惜的地方,但整體仍是一個不失水準的展覽。

 

=============================================

 1860443470

另外這是從P2轉出來的,作者是hero9999 (就是之前作木偶人的林世勇,我們研所的學長)。

故事創作討論 a story idea is pitched

首先皮克斯人員會將點子提案給開發部門的其他成員,感覺很像是推銷商品,因為得要說服「觀眾」,才有機會被採用。故事先以文字敘述 the text treatment is written 在著手繪圖之前,先用簡短的文字敘述來說明故事的核心概念,並在符合具體構想的情況下,由開發部門與故事板藝術家天馬行空地思考劇情發展的各種可能性,延伸出更多版本。

繪製故事板 storyboards are drawn

故事板就像是電影版的手繪漫畫,作為動作與對白設計的藍圖。每一個故事板藝術家會拿到腳本或故事大綱(beat outline),當中說明角色性情的轉變,以及如何藉由動作來表達。被分配到不同的鏡頭後,故事板則扮演引導的角色,幫助他們發想、把想法畫出來,並徵求導演檢核同意。

開始錄製角色配音 voice talent begins recording

一開始皮克斯的藝術家們會為之後的故事板影片,先錄製「聲音草圖("scratch" voices) 」作為暫時的版本。之後才會請到專業的演員來錄製角色的聲音,他們依照腳本唸稿,但也會有即興發揮的時候。演員們(或配音員)會錄製不同的版本,再從裡面選出效果最好的來進行未來的動畫製作。有時候皮克斯藝術家們錄製的聲音草圖十分逼真,就會被延用下去,不另找專業配音員,像是皮克斯故事督導Joe Ranft就曾為玩具總動員的企鵝 Wheezy、蟲蟲危機的毛毛蟲Heimlich、海底總動員的蝦蝦Jacques、汽車總動員的消防車小紅Red的配音。

故事板影片製作 editorial begins making reels

故事板影片是將先前的故事板剪輯而成,當初故事能被採用跟說故事的人說得好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此時故事板影片必須排除其他影響因素,來確認各個鏡頭和時間點能讓觀眾瞭解。

藝術部門創造外觀和感覺 the art department creates the look and feel

以最初的故事大綱為基礎,經過不斷的腦力激盪創意發想,藝術部門創造出能鼓舞人心的作品來描繪角色與世界,包括設計場景、道具、視覺外觀和色彩,並以粉彩繪製彩色腳本,強調場景中的光線安排,提供給燈光部門做為燈光設定的依據。

角色建模與骨架設定 models are sculpted and articulated

Character TD使用藝術部門提供的模型組件(一系列的圖片參考清單),建造角色、場景和道具的實體模型,再由電腦建立3D模型(有時會略過實體模型的步驟),3D模型上的控制點能讓動畫師設定角色的動作,玩具總動員的woody光是臉部就有100個控制點。

場景設定 the sets are dressed

建出3D場景之後,需安置道具,像是椅子、窗簾、玩具等,創造一個可信的世界。場景設計師會和導演緊密接觸,確保他所理解和設計的結果符合導演的構想。

鏡頭設定 the shots are laid out

將故事轉為3D場景,陳列人員會將角色安排至場景內,並使用虛擬攝影機拍攝不同的鏡頭,捕捉情緒氛圍和故事重點。此時通常會做出各種鏡頭版本,提供給編輯部門進行剪接,發揮整個故事的內容。一旦場景剪接完成,最終的版本便會交由動畫部門安排動作。

畫面動作安排 the shot is animated

由於角色、模型、場景、對話、音效都已經設定完成,皮克斯動畫師們不需要進行任何繪圖的工作。他們就像演員或傀儡師,使用皮克斯的動畫軟體,他們安排每個場景的角色動作和臉部表情。使用電腦控制和角色控制點來定義這些關鍵姿勢,之後電腦則會自動做出關鍵影格之間的連續動作,但通常還是得經過動畫師的調整。

場景和角色著色 sets and characters are shaded

物件的形體是由模型來決定,而表面色彩和紋理則是由著色決定。著色的過程是由"shaders"完成,這個軟體程式能作出複雜的色彩變化。

燈光完成整個外觀 lighting completes the look

數位燈光就像舞台燈光一樣會打亮整個場景,利用主光源、補光、反射光和空間來強化各個場景的情緒和氛圍。燈光設定的靈感來源為當初藝術部門創作的彩色腳本。

電腦資料算圖 the computer data is "rendered"

算圖是將所有檔案資料(包括場景、色彩、角色動作等),透過皮克斯算圖農場
(Renderfarm)的電腦系統,轉換成影片中的單一影格。每一個影格代表電影中的1/24秒,算圖通常需要花費四個小時,但是有些影格甚至會耗費90小時來算。

最後的潤飾 final touches are added

由編輯部監看成品,再加上電影配樂、其他音效和特殊效果,photoscience部門會錄下適合數位放映的格式畫面。

2009年10月10日 星期六

斷層狂歡

第二次進入圖書館被拒,因為放假。


看著拉下的鐵籠才發現,喔,今天是國慶日阿,雖然一點慶祝的氣氛都沒有。即使如此,沒有放假,沒有日常生活突然中斷的感覺,似乎也感受不到所謂假日的味道,周休二日之後這種感覺越覺明顯,節慶假日逐漸與例假日重疊,直到兩者幾乎也分不出誰是誰。然而,突然想起來這種節日,究竟是要慶祝什麼呢?美其名是國慶,但是這個國的界定卻總是曖昧不明。


那似乎是很遙遠的記憶了,在遠方的某個領土上,有個王朝結束,然後另外一個政府上台。在這種節日,幾乎慶祝的是某個與自身不甚相關的東西。到底是要慶祝什麼呢?節日的意義消融在慶祝活動裡面,更可以說是,其實慶祝活動才是節日本身。因此,沒有慶祝,就沒有節日。節日的意義正在這種歡慶的力量中體現出來。當記憶隨著歲月消逝,能記得的人越來越少,在沒有了那些共同歷史作為支撐之後,這個島嶼所慶祝的國之誕生,或許將真正的歸於塵土。如這個島嶼的歷史一般,建立在飄移不定的根基以及掠奪上,像根植於斷層上的建築,在未被撼動前如此巔巍。所以雖然是慶祝,卻是不得不慶祝,因為,要是連誕生的意義都沒有,那麼島嶼上的這個國之定位真可以說是名存實亡。


所以,該說呢,也許所有的國家建立,都必須要遺忘一群人,或是一大群人,那些過去的歷史被掩蓋在建國元年之後,這是身為沒有槍桿的弱者所從屬的悲哀,也是他們的命運。依附於國家的契約之下,換取的是某種保護,以及遺忘過去的條件。也許,人類也是如此占據了各個地方的領土,並把物產以及動物納為他們的國家財產。


有人笑,就有人哭。歡慶的同時,並不意味著真正有什麼好慶祝的。是只有在這種長時間的人生苦難中,慶祝才真正釋放了那些痛苦的瞬間。

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

原創或代工的分野

今天CG的董事長來演講,看到了他們公司的動畫製作實力 (e.g. 太空戰士、星際大戰...),同時也了解到這產業的現況。/原創跟代工的辨證大概是一個無止盡思考的迴圈吧,藝術就是「藝」加上「術」,實際上古希臘人根本就沒在區分這個的,technology 本就是源自希臘文 tekhne (技能與藝術) logia (研究),就像現在一堆人在講文創產業。但不論如何,藝術品創作出來本來就是既要販賣又不要販賣的,是在這種曖昧的模糊地帶裡面藝術才得到了表現的機會。單純為迎合市場取向的作品最後一定會失去自己......,紅極一時的東西如果沒有深刻的內容那麼必會隨著時間被沖刷,最後慢慢被遺忘...。可是,為什麼要讓人記得呢?不知道,真的不知道...,我還在想。

也許是怕死後歸於虛無,如今世的生命所做的努力都將化為烏有,所以要拼命的讓人記得,記得我曾經存在過,我是存在過的。但是,一旦歸於虛無,難道我們還能感知這種東西嗎?死了就是死了。

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0914-0918 筆記

後來想想我還是應該來做這件事情,不然我真的會忘記。

第一週的課程大部分都還處在老師介紹課程或是跟新同學認識上,所以能講的其實比較少,大部分都輕輕的帶過。

動畫課除了上到基本的十二點動畫原則之外,同時也講到了之前需要重新學習的觀念,關於原畫動畫。原畫基本上就是關鍵影格,動畫則是關鍵影格之間的表演。同時也講到企劃的重要性,怎麼讓場景以及人物看起來適切、合乎比例,千萬不要做個小女孩頭跟西瓜一樣大。關鍵要看得出來,關鍵之所以為關鍵的原因,這樣才能給別人做動畫。同時在繪製的時候,要區分出來關鍵表演分鏡,這三者是不同的。另外避免犯了君子眼的錯誤,就是動畫角色表演的時候不看對方。

原畫是指,分工制度裡,由手繪構成動畫的製作過程中,描繪動畫關鍵處或動作起始、結束的畫。一般是以線條稿形式繪製,並加入陰影與分色的層次線。另外,對描繪原畫的人也稱作為原畫者、原畫家、原畫擔當者、或是只稱作原畫。填入原畫作業所描繪的動作關鍵處的是,稱為插入(中割り)的動畫。原畫與動畫總括起來稱之作畫。在紙上用鉛筆所描繪的原畫,於愛好家之間或専門店買賣的情況,一般視為比動畫等級要高。

另外,在電子遊戲的製作過程裡,關於加工成電腦圖畫前的畫,有時也稱作為原畫(主要在常利用稱作一枚絵的全畫面CG的冒險遊戲或模擬遊戲被使用此稱呼)。

作畫監督職位的動畫師所擔當的原畫,作畫監督常常不作修正直接使用。

動畫師的薪酬是以繪畫稿件的多少計算。在日本,一名動畫師的稿件價值是每張約一百二十日元至三百五十日元(連各項稅收);而其他國家如中國、台灣等地的動畫師,稿件價值往往低至七十至二百日元,所以現在的動畫工作室多會為資金較緊拙的動畫作品派到外國製作。 / (引用自維基百科條目)

(原來老師說的有些是日本用的名詞,難怪我會有點搞混...。)

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

啟蒙的辨證/文化工業

由霍克海默以及阿多諾合著,茲節錄片段。

--

文化工業篇章:

「真正的風格」的概念,在文化工業裡便顯現為權力在美學裡的同義語。把風格視為美感的規律性,那是浪漫主義的懷舊幻想。無論是在基督教的中世紀或是文藝復興時期,在他們所謂風格的統一裡所表現的是社會威權的各種結構,而不是被統治者隱藏著共相的模糊經驗。偉大的藝術家絕不會在作品裡完美無瑕地體現出風格,他們在作品裡採用風格,是要堅決反對那混亂的痛苦呻吟,也就是把風格視為否定性的真理。在作品的風格裡,表現得到了力量,如果沒有那個力量,存有者也會默默無聞地煙消雲散。在諸如莫札特的音樂的所謂的古典藝術裡,都蘊含著客觀的傾向,也就是想要拋棄他們所體現的風格。及至茍貝格的(Shonberg)和畢卡索(Picasso),偉大的藝術家們已經不再信任風格,在決定性的環節上,他們更重視的是事物本身的邏輯。表現主義者和達達主義者極端地主張風格本身的虛假,但是在低吟歌手(Crooners)的演唱技術裡,在電影明星熟練的丰采裡,甚至在關於農夫的簡陋農舍的經典攝影作品裡,風格都大獲全勝。在每個藝術作品裡,風格都是個承諾。被表現者經由風格而被吸收到普遍性的主宰形式裡,也就是音樂、繪畫和言辭的語彙裡,因而試圖要和真正的普遍性概念和解。藝術作品應許要把它們的形象塑造成社會傳承的形式,藉此去實踐真理,那樣的承諾既是必要的,卻也很偽善。作品預告要在它們的美學產物去實現承諾,因而把既存者的現實形式視為絕對的東西。就此而言,藝術的要求始終也是一種意識型態。與傳統的衝突沉澱於風格裡,而唯有在那衝突裡,藝術才找到表現痛苦的方法。藝術作品當中藉以超越現實的那個環節,其質並沒有被風格取代;但是它並不在於完成的和諧,也不在於形式和內容、內在和外在、個體與社會的有問題的統一,而存在於蘊含著差異的每個特質,存在於對同一性的渴求的必然挫折裡。在那樣的挫折裡,偉大的藝術作品的風格總是否定它白己,而劣等的作品不想遭受挫折,因此總是依賴於和其他作品的類似性,也就是同一性的代替品。文化工業終於把模仿視為絕對的東西。文化工業和風格也沒差到哪裡去,因而洩漏了風格的秘密,也就是對於社會階級俯首稱臣。現在美感的粗鄙已經構成對於精神產物的威脅,自從人們把那些產物彙集且中性化為「文化」。只要談到文化,就總會和文化有所抵觸。所謂「文化」的總稱實際上就包含了編列、範疇化和分類,藉此把文化引進管理的領域。唯有工業化的、徹底的歸納,才完全符合文化的概念。文化把各種精神產物都歸屬於同一個目的,也就是佔據人類的感官,它們晚上離開工廠大門,早上打卡上班時被送達,都帶有那個日以繼夜的工作流程的痕跡,因此該文化很諷刺地實現了「統合文化」的概念,而強調個人價值的哲學家卻以那個概念去反對個性的被抹煞。

...

現在,文化工業承襲了拓荒者和企業家的民主的遺產,他們對於文明的脫軌的感受也不很細緻。每個人都可以自由跳舞自娛,正如自從宗教失去對於歷史的影響以後,但個人都可以自由加入無數教派之一。但是意識型態的選擇自由(它總是反映出經濟的束縛)到處都被證明其實是選擇「一成不變」的自由。少女基於義務接受出去約會,在電話裡和親密場合裡的聲 調,在談話時的遣詞用字,根據大眾化的深層心理學範疇去分類的內心生活,都證明我們試圖把自己變成足以成功的工具,在本能深處正好符合文化工業表現出來的模式。人類最親密的反應已經完全被物化,以致於關於他們的特質的觀念變成極端的抽象性:對他們而言,人格無非意昧著閃亮潔白的牙齒,以及可以免於狐臭和各種情緒的自由。這是文化工業裡的廣告的勝利,消費者不由自主地模仿那些同時被他們識破了的文化商品。

2009年8月14日 星期五

八月八號的越洋情書

我渴望能見你一面,
但請你記得,我不會開口要求要見你。


這不是因為驕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無驕傲可言,
而是因為,唯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
我們見面才有意義。

--

「我不知道你要見我,這不是見到了嗎?」

2009年8月12日 星期三

GDC / Siggraph / AnimationMentor

http://www.gdconf.com/

一個國外的遊戲開發人員研討會,每年會介紹新的關於遊戲研發的技術、趨勢,會場也會發佈許多遊戲相關的影片。

--

http://www.siggraph.org/

這個協會主要是推展電腦圖像以及互動技術的資訊交流。

--

http://www.animationmentor.com/

一個動畫教育單位,每年會發佈一些學生的作品。

--

電腦整理檔案,要刪除前先記下。

穆夫哥雅〈Koya NKP Muthu〉

官網:http://koyankpmuthu.com/

1941年生,是印度資深國家級藝術家,自學生時代即獲獎無數,受邀辦展於世界各地,以超現實主義之奇想畫面著稱。其精細的筆法結合深厚的寫實功力,讓他的畫作呈現印度藝術少有的精緻感與完整性。其筆下的奇想幻境,兼有波許顛倒眾生,以虛喻實的趣味,亦有達利懾人的敘事強度。其畫作以跳脫地方文化元素,符合國際性普遍的美學觀。

Nuclear-Evangelism-2002,-24

Title: Nuclear Evangelism, Year: 2002, Size: 30x40 Inches, Medium: Acrylic on Canvas

--

Passion-36x32,Oil

Title: Passion, Year: 2008, Size: 36x32, Inches, Medium: Oil on Canvas

--

Holy-Blah-2002,30x30-Acryli

Title: Holy Blah, Year: 2002, Size: 30x30 Inches, Medium: Acrylic on Canvas

--

Predators-2002,30x40

Title: Predators,Year: 2002, Size: 30x40 Inches, Medium: Acrylic on Canvas

(這張是我去發問結果被人說是學生作品的那張 XD)

2009年8月11日 星期二

要有愛...

GIRL2

深夜畫圖就不小心畫到太晚。發現畫圖還是要有愛阿,比如說賞心悅目的正妹就可能會畫的比較高興。比較了一下05年畫的Makiyo,整個就差很多,真的有進步阿。

不過還是不小心走到言情風去了。

展覽紀錄/解剖課

"「解剖課 -身體再衍藝」以此作為展覽命題,某種程度上讓人有種毛骨悚然的味道,這樣的關係連結,或許在於「解剖」與「身體」的字義使用上,讓人投射出一種虛擬的幻見 (fantasy)。策展構思上,的確有一種化學性與物質的表徵關聯性,然而「解剖課-身體再衍藝」的策展論述,試圖從當代社會文化中所建構的視覺符碼、意識形態與內在的異化(alienation),從現實世界的象徵符號層,透過身體感官的經驗,撥開這一層迷霧,來認知自己的存在與價值。"

官方網站:http://anatomy-bodyremix.blogspot.com/

--

之前去南海看的展覽。

畫圖添蛇

Untitled-1 Untitled-2

2009年8月10日 星期一

展覽紀錄/台北玩具創作大展

禮拜天的時候跑去華山看玩具展,其實是公仔。約了C去,因為C也是唸美術的所以比較可以討論展覽的東西。後來我們有聊到台灣、日本、香港等地的公仔創作問題。公仔的概念主要是從香港那邊過來的,到了台灣就變成另外一種型態。日本那邊的玩具創作比較偏向ACG的再製,通常都是有一個卡通的角色然後才會有類似模型或是轉蛋的東西產生。台灣的公仔目前比較沒有自己專屬的特色,就我看下來感覺會比較像小型精緻的雕塑。

另外這次有買的大概就是壞壞熊的鑰匙圈 (到現在還沒寄到...),還有一個公仔的圖片小卡。

作者的部落格:http://hk.myblog.yahoo.com/cusonlo

展覽紀錄/洪雅純個展

2009.06.10-14 / 洪雅純個展 Hung Ya-Chun solo exhibition

創作者在日常匆忙的時空移轉中,透過攝影機具體現新的視域觀點,利用穿透與多重視點的交錯,呈現一種追逐狀態中的錯速感!經由影像內容同步與前後並列的關係,開啟視域的多元與疊合,甚至觀者移動身體的感知動態,讓影像也穿透身體成為一種在場的媒介!


除了追逐著一種多重的速度視域,創作者更經由不同的身份轉換而顯示存在的痕跡,這樣的追逐是在追著自己或他人?或在追著一種活著的認同感?在追逐過程中逐漸解體與斷裂,中性化的影子成了自我認同的一種身份痕跡,光影的留痕在被切割的身體局部上,試圖傳達隱匿似言說的訊息,呈現一種焦慮情緒的痕跡遊戲。

--

雖然是一種痕跡的追逐遊戲,不過我在跟作者提問那邊有問道,既然影像是一種死亡的紀錄,追逐遊戲似乎永遠只能看見痕跡,而無法抓到實體,否則,這遊戲也就宣告結束了。那麼,這種追求的過程,是否是一種徒勞呢?因為想要,而且想要擁有的念頭,是不是也是一種徒勞呢?

飆未來/中正紀念堂

關鍵字:線條、曲線、速度、動能、都會、工業、戰爭、武器、同時性

boccioni_dinamismo-ciclista

"Dinamismo di un ciclista"  by Umberto Boccioni

PS, 同樣的題目我比較喜歡Baldessari畫的,構圖很相似。但是網路上似乎找不到圖片。

--

1909的未來主義宣告了一種新的藝術流派產生方式,過往都是經過一段時間後,由藝評家來界定誰誰誰是哪個流派的,而這群藝術家就這樣直接宣佈自己是未來主義的畫家,不須藝評定義。

1909年2月20日Marinetti在巴黎費加洛報上發表未來主義宣言(Manifesto del Futurismo),昭告天下未來主義正式誕生:

  1. 我們歌頌危險、動力和大膽。
  2. 勇氣、粗暴、叛逆將是詩的基本素材。
  3. 到今日為止文學只見暮氣沉沉、困倦不堪、躊躇不前,我們要歌頌挑釁、輾轉反側、匆促步伐、耳光和拳頭。
  4. 我們堅信這個世界因為新的美學而更臻完美:速度之美。碩大鋼管有如吐信的盤蛇蟠踞在跑車引擎蓋兩側...呼嘯而過的汽車彷彿乘著子彈飛馳,其美猶凌駕於勝利女神之上。
  5. 我們歌頌手握方向盤的人,向地球彼端前進,人與車同行,奔馳在他的人生軌道上。
  6. 詩人要盡情揮灑熱情、奢華、慷慨,以挑動其躍躍欲試的原始衝動。
  7. 沒有抗爭就沒有美,不挑釁的作品絕非佳作。詩應該被視為對抗不知名力量的武器,讓後者屈於人前。
  8. 我們站在時代的巨輪上...何須回首張望,我們只需勇往直前撞開不可能的神秘之門。時間與空間譬如昨日死,我們活在當下,因為我們已經創造出無所不在的永恆速度。
  9. 我們要榮耀戰爭,那是世界上唯一的無瑕,榮耀軍事主義、愛國主義、無政府主義者的毀滅舉動、願意為之赴湯蹈火的理念、蔑視女性。
  10. 我們要摧毀美術館、圖書館、任何形式的學院,打倒道德主義、女性主義以及所有無恥的機會主義者。
  11. 我們歌頌因勞動、喜悅、暴動而激昂的人群;我們歌頌在現代城市中發動革命的形形色色的人們;我們歌頌黑夜裡燈火通明的工廠中激昂的熱情、吞噬冒煙長龍的車站、籠罩在煙霧中的廠房、彷彿體操選手橫亙河面在太陽下刀光劍影閃閃發亮的鐵橋、探詢地平線的遊艇、挺著寬闊胸膛在鐵軌上飛馳有如千軍萬馬齊發的火車頭、螺旋槳彷彿迎風旗幟或熱情鼓掌人潮的飛機。

自1909 年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刊出首次未來主義宣言至今,2009 年正好是未來主義一百週年紀念。當時的宣言無異是藝術領域中的首創:未來派藝術家藉此宣告他們對於過往藝術毫無喜愛和尊敬之意,只想一心專注於任何當時剛問世的機械發明,並挖掘這些機械與現代生活所產生的聯結。換言之,這些詩人、畫家傾其心力於機械化的未來,「未來派藝術家」(Futurist)一詞也因應而生。他們熱愛危險、充滿精力、無所畏懼,帶著叛逆的批判眼光觀察周遭的事物;而這些特質也成為他們寫詩創作時的基本元素。這些藝術家相信「世界因『速度』而更加壯觀美麗」。

未來派藝術家之首為詩人馬里內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他的創作理念很快地便吸引一群亦有同感的畫家,如薄丘尼(Umberto Boccioni)、巴拉(Giacomo Balla)、卡拉(Carlo Carrà)、瑟維里尼(Gino Severini)以及盧索羅(Luigi Russolo)。這個小圈子逐漸擴大範圍,多位畫家也隨後加入,像是德裴洛(Fortunato Depero)、西隆尼(Mario Sironi)、普蘭波利尼(Enrico Prampolini)、富尼(Achille Funi)及巴德薩利(Roberto Marcello Baldessari)等。

未來派藝術家宣稱:「為什麼我們要回顧過往?在這個要打破所有不可能迷思之際還頻頻回首?時間與空間已於昨日逝去。我們活在這個絕對的世代,我們已經創造出永恆且無所不在的速度!」馬里內蒂更不諱言地說:「奔馳中的車子比勝利女神更美!」這句話充分顯示出他對傳統藝術與思想的厭惡之感。

然而,未來主義在藝術演進運動中的真正價值,在於忠實呈現出現代生活的複雜面,並打破藝術僅是個人娛樂消遣的思維。更甚者,未來主義不僅以藝術作品的形式融入日常生活中,更以政治活動、時尚流行、廣告行銷、舞台設計、印刷工藝、室內陳設及建築等型態融入社會各個層面。這種深入結合藝術與生活的方式,對後來的藝術世代影響深遠。由此可見,未來主義確實開啟了二十世紀前衛藝術的嶄新一頁。

資料來自飆未來官網

--

Baldessari 1916 Treno alla stazione di lugo

Baldessari  1916 “Treno alla stazione di lugo”(我買了這個圖片的杯墊)

 

64673

記得這是Depero幫酒商Campari設計的玩偶,用字母做一個玩偶的型。未來主義後薄丘尼派常常跟廣告、設計、海報、印刷...等產生了關連。

 

60251

Baldessari 的作品,裡面有義大利的三色國旗,愛國主義意味濃厚。看展時提到,義大利人利用國家主義去法國 (費加洛報)宣揚未來主義,跟政治有牽連,同時這也跟法西斯主義有關,這點馬里內提影響了很大。後來巴拉脫離政治傾向 (未來派愛國主義) 而轉抽象 /漩渦概念 /噪音研究。當然未來主義也在1944年馬里內提死後式微,期間35年。而法西斯主義之後在義大利是一個不願被提及的名詞,因此這群藝術家也就被打入冷宮。

 

boltedbook

Depero的「螺栓」書

 

 1213624212

抽菸的女孩/PIPPO RIZZO 從看似旋轉的畫框可以看出未來主義的觀念

雖然未來主義宣言裡面寫著蔑視女性以及打倒女性主義,不過在導覽的時候導覽員也說,未來主義是要摒棄過往社會塑造的女性柔弱特質,所以並非所謂的完全蔑視女性,而是蔑視那個過往社會傳統價值的女性,他們要塑造的是一種新時代的女性特質。

 

 Depero_28

未來主義的衣服提供一種宣傳效果,不重實穿

 

Depero,%20Nitrito_g

Depero的作品,完全不能相信網路的圖片,展覽的畫作應該是更有層次的顏色。

 

dottori

Gerardo Dottori   "Lago Umbro"

不能相信網路上的這張圖的呈色竟然是這樣,況且實際展出外框還跟裡面的畫呼應,是有著層層金屬片的雲彩形狀。

 

1213624210

ALFREDO G. AMBROSI /空中慾望/飛機俯衝的快感跟性高潮連結。

 

1213624211

TULLIO CRALI/衝入住宅區

因為飛機的發明,所以產生了從空中往下看的新視覺經驗。未來主義早期速度的觀念以陸地上為主,後來則往空中發展。隨著《航空畫宣言-Manifesto dell’Aeropittura》發表以及普蘭波利尼所說的「自地表解放」,未來主義宇宙航空畫派在後期逐漸成型,並重申原初未來主義觀念。

 

另外未來主義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藝術家,盧梭羅。他是音樂世家出身,也是噪音藝術創始者:「噪音帶來進步」。尤其他的噪音藝術觀念影響後來的新媒體藝術很大。

(以下是未來主義的影片,音量注意。)

--

這次跟C還有學弟妹一起去看,跟C討論到的時候發現這次展出的作品邊框好像都很新,像是重新設計過一樣,不知道跟原初的設計是否相同。另外媒材也很特殊,我發現有些是用油彩跟卡紙,還有蛋彩、色鉛筆、木板等,跟一般作畫使用畫布不太一樣,反而有種復古的傾向。另外我們也談到,似乎未來主義少被提及的關係,可能也跟他們的歷史定位有關係:後印象派的影響還沒完,立體主義等又陸續的加進來,使得未來派雖然看起來獨樹一格,卻始終能在作品中找到其他的影子,加上法西斯的陰影,才使得這些藝術家長久以來,比起塞尚、畢卡索、秀拉來講,少被人特別注意的原因吧?

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

Hieronymus Bosch

File:GardenED.jpg

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

--

--

The Ambassadors, by Hans Holbein the Younger

File:The Ambassadors, by Hans Holbein the Younger.jpg

看到下方的死亡了嗎?

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安眠曲

清醒於
睡眠中斷的清晨

腦內跳針輪播
重複的夢境

(切切切切切切切切)

我也想學貓咪
在地上
滾來滾去

2009年7月4日 星期六

台北電影節/不灯港

不燈港

影片介紹:

38歲的萬造仍是個單身漢,只因為世代捕魚的父親留了一艘漁船給他而開始捕魚,木訥寡言再加上小漁村新娘短缺,讓他單身至今,捕魚的日子單調乏味,日復一日面對空蕩的房子和單人晚餐,他再也不願忍受這樣的孤單。

一日,漁會為當地打漁郎舉辦一場相親大會,全村的單身漢摩拳擦掌、精心打扮,這年頭相片已經落伍了,用影片自我介紹才是王道,萬造在相親會上雖然鎩羽而歸,然而他的影片卻在相親會上引起一陣騷動,萬造的櫥櫃裡住著一對陌生的母子,這個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給了他一個速成家庭,萬造心想「他的幸福不遠了」,但天下可沒這麼便宜的事。

由PFF獎學金贊助拍攝的《不灯港》再次讓觀眾見識到,七年級生導演對日本社會特有的觀察與Kuso的幽默,導演以荒謬而非嘲弄的方式,呈現城鄉差異在人際與婚姻結構上的質變,讓觀眾對主角的笨拙與村民的粗俗會心一笑。

這部片描述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所謂普通,指的是物質生活,偶爾也形容愛情。我想聚焦在這樣的生活中瞬間的人性迸發以及突來的驚喜與愛,我相信愛如囊中錐,終將露出,無論你如何隱藏。我還不到可以淋漓盡致地描述愛的年紀,但一如片中的主角萬造所說,我將這條隨手拾取編織的項鍊獻給你。願大家與愛同在。-內藤隆嗣

(圖片及影片介紹來自2009台北電影節官網)

不燈港

--

這整部片營造出一種非常漫畫的氣氛,尤其是對白的部份整個非常戲劇化。美津子還有正夫從壁櫥裡面走出來的時候,讓我想起小叮噹從大雄的壁櫥裡面走出來的情景。話說,壁櫥還真是一種日本的代表性風格...。

整部片講述的其實是一種新時代的婚姻關係,人們往都會移動或是工作,人口外移,而留在小村落的居民就會產生一種快要滅族的危機意識,因而催生了所謂相親大會之類的東西產生。事實上,今天我看到網路新聞,報導了目前日本人口的高齡化以及少子現象。

受過良好教育、擁有不錯社會經濟地位水平的年輕人,第一次公開宣稱,他們不想要孩子,不想忍受跟養育一個後代不可分割的種種忙亂和種種負擔。顯而易見,這樣無拘無束的態度,只會導致群起效尤。

韋勒貝克/無愛繁殖

日本的情形以及台灣是很相像的,我不得不承認自己不想要小孩這個事實,現在不想,未來也不想。人口膨脹的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而資源會越來越少。在各種外在條件的抉擇之下,目前生育子女並不是一個非常適合我自己的道路。而我想說,對於人類也是:

飢荒所展現的正是糧食缺乏這件事情,所有國家都應有必要抑制生育以及減少人口,否則災難不遠矣,人類會像繁殖過度的旅鼠自己走向滅亡。

算是扯遠了,但或許點出了這樣一個事實,在下層階級的農民與工人拼命的想要生育,而中產階級 (台灣還有中產階級嗎?) 以及其他比較有良好教育跟經濟基礎的人反而不願意生育。因此新聞中就常看見,窮苦的爸媽養不起六七個小孩這樣的事情。

尤其是正夫後來跟萬造學著怎麼捕魚的橋段,令我聯想起世代的命運複製,如果正夫也沒有學著掙脫這個因果輪迴的話,他或許也會如影片介紹所說的:

38歲的萬造仍是個單身漢,只因為世代捕魚的父親留了一艘漁船給他而開始捕魚,木訥寡言再加上小漁村新娘短缺,讓他單身至今...(我們把上面的萬造換成正夫就可以了。)

整部片不時的充斥著許多特有的戲謔以及笑鬧,而日本近幾年也都走這種帶點荒謬戲劇的路線,如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等。透過這樣的荒謬,去突顯人類存在以及某些事實的痛苦。也即是悲慘到某種境界了,就也哭不出來了。但悲慘不會是這部片要傳達的東西。我想,生命力的展現,或許是這整部片最明顯的元素吧。不論是美津子以及正夫在走頭無路時如蟑螂一般的寄生在萬造的家中,或是萬造在經歷了這些年的歲月中仍舊保持單純的心態,以及被美津子所欺騙之後復而跟正夫一起捕魚的生活...。

那或許是要告訴我們,生命都會反覆的重來,並且將命運的基因傳給下一個世代。這也許也是一種永劫回歸吧?

--

後記:雖然會談時我有詢問導演有沒有受到漫畫之類的影響,不過導演說他父親以前禁止他看那些東西,但或許還是有一點。不過我覺得導演將問題又導引回觀者身上,所以這次會談還是有點鬼打牆狀態。導演表達自己並沒有要將很多意義強加在影片身上,或許真是這樣,所以最後的解讀或許都是我們觀眾自己的「誤讀」吧。

 

不燈港

2009年7月3日 星期五

台北電影節/女僕

女僕

影片介紹:

不需外景,不用特效,簡單地陳述一個小故事,加上演員的精湛演出及光影的變化,導演巧妙地呈現這齣纖細入微的悲喜劇。《女僕》敘說在智利有錢人家擔任的女僕,拒絕任何的幫助,固執地禁錮在自我厭惡的囚牢之中。

智利女僕拉奎爾在歷經23年的盡忠職守後,無法接受這個家庭將再有一位新女僕的加入。這位個性害羞、乖戾且固執的女子,卻也是忠誠、嚴謹、冷靜的女僕,她深根蒂固地固守著這個家園,還有三個被她寵壞的小男孩,及兩個與她作對的大女孩。

一個人照顧這一大家子,每天鬧鐘響起,開始忙碌的一天,作飯、洗衣、打掃,女主人想找一位新女僕為她分憂解勞,但拉奎爾可不這麼想,她怎可容許辛苦建立的領域被侵占呢? 只好費盡心機,耍點小手段,如願地搞走了兩個女僕,然後,來了位善良又單純的新女僕露西…

導演拍出了一個在工作多年的女人,青春已逝,憂心職位不保,對工作的抱怨、不滿與習性也慢慢地滲入個性,不知不覺間扭曲變形,變得難以相處,而善良的新女僕露西瓦解了拉奎爾封閉的心,友誼的雙手,讓她掙脫了自我禁錮的牢籠。

 

2009 日舞影展評審團大獎、評審團特別獎—最佳演出
2009 鹿特丹影展
2009 墨西哥 FICG 電影節費比西獎

(圖片及資料來源為2009台北電影節官網)

 

--

女僕呈現的是一個故事,一種從雇傭中產生情感關係的故事。正如許多人在企業公司中工作數十年,對企業產生一種情感認同一樣,女傭傳達的是這種情感的認同。然而這種認同卻是建立在一種雇傭的關係上,也就是說,這種情感關係是可以被「開除」的。

因而,這種害怕被解職的心態造成了一種近似偏執狂的努力,認為成為這個家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就可以塑立好自己的地位。然而畢竟,這還是建立在一種雇傭關係上,而在勞動市場裡面,沒有什麼是不可以被取代的。因此,女傭就產生了另外一種思考,認為只要把進駐這個家中來「取代」她的人趕走就好了,於是她無所不用其極的用盡各種方法。

片中利用了類似紀錄片手持式跟拍的方式,鏡頭搖晃以及些許不確定感,來營造一種影像中的真實。片中透過另外一個女傭宋雅的口,說出了:「他們都是些忘恩負義的傢伙,長大之後他們就會把你忘了。」對比女傭樂格說:「我愛他們。」形成了兩種立場。這讓我想起台灣也有類似這樣的情況,最明顯的是外籍新娘。現代的婚姻仲介透過去各國「抓人」,以及如揀選市場物品的挑選儀式,都使得結婚成為一種仲介買賣。然而華人的傳統結婚習俗,就是一筆聘金決定了養女兒值不值得的重點問題。就如同有些夫家認為嫁進來的人理所當然就是「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女性被強加了許多要求,然而終究,這都是建立在一種等價交換的關係上面,人與人之間,只剩下價值。

看完電影的時候經過西門町,發現有女僕咖啡廳正在招攬顧客,我突然想起女僕樂格,41歲的女僕,對照從日本流行過來的一種萌系年輕的風格。不會有人永遠青春美麗的,真正永遠青春美麗的,是那套女僕服裝。因而,人成為了一種可替換式的零件,是被附屬在這件服裝下的物品。而這種對於女僕萌系的迷戀,或許是一種戀物的情結吧。也就是,這其中沒有「非這個人不可」的那種情感,而是「只要穿這服裝誰都好」的那種慾念。

--

很遺憾這次沒有參加到映後座談,使得我對於影片後面的幕後沒有更多深入的了解,然而不需要再去添加這些或許也是可以好好的看完這部片的。

女僕

女僕

2009年6月27日 星期六

任性的母親

事實上,任性這詞我想用在大人身上是一整個不妥當的,就感覺身體成熟了心智年齡還沒成熟一樣,有著嚴重的彼得潘症候群,好吧,是童心未泯,是赤子之心,這樣說可能就還過得去一點。

媽媽買了台相機,說是要拿來當她的玩具。實際上,這玩具可真貴,而且還是一個我沒聽過的牌子。聽說她就在別人的遊說之下衝動買下了。實際上,我媽是個完全不懂得電子產品的人,她只會按遙控器上面的電源鍵,像冷氣,她不知道功能鍵之類的可以轉換冷氣或是除濕,所以有那種日子是,打開了除濕睡覺結果一晚過後起床像水分蒸發的青娃。

今天去台藝找房子的時候,不巧的敝人的相機在遙遠的新竹,總也不能跑到新竹去拿吧。想說前天媽媽買了台相機,反正她也還沒用,那我就拿來試用看看好了。當初她買了那台相機,非常貴的玩具,被我們嫌得要死,說買這種消費性電子產品幹麻不找我們幫妳看?不過她是很固執就對了。

本想著要去跟她拿,轉念一想。這好像是我生平第一次聽她說出所謂「玩具」這個詞。實際上,在這相夫教子近三十載的歲月,玩具從來就是一個專屬於我們的詞。我該說什麼呢,一個儒家傳統的所謂「良好美德」,正是讓我母親變得連所謂玩具都沒有的這個良好美德。除了工作,還是工作。

約莫是我六歲那年,母親買了一整箱的益智玩具,也不過是聽信推銷人員說這有益於孩童智能發展,有印象的仍是她帶著我們念的那方正的圖畫書,堅實的封面打開,裡面不是故事是在數數兒,還有些積木,至今仍安放在家裡的角落,隨著母親與我遊玩的記憶。

我母親以前是作衣服的,她說以前那時候,都住工廠宿舍,每月收到的工資幾乎是全數寄回老家。那時在台北工作,只要肯作,薪水總是不會虧待的。直到後來沒作衣服了,家裡仍舊放著一台縫紉機。有時就看她幫家人改改衣服,補補破口,日子也就這樣過去。一日,母親第一次拜託我幫忙她穿個針線,那時,我仍未知覺母親已然衰老的徵兆。

有一次,看著母親踩著縫紉機工作時,聽著一聲哎呀,靠過去看,母親的手指不小心給針穿了過去,從指甲的中間汨汨的流出血來。細看,母親的指甲好粗糙,凹凸的面佈滿著灰或淡黃或褐色,那是一雙佈滿繭的雙手。我說怎辦,那時年紀也小,根本就不懂得怎麼處理這類的。母親淡淡的說,不用了,吸吮了傷口一下,看她打開了縫紉機某處的蓋子,裡面放著一層黃澄澄似油的東西,見她沾了一些,然後就繼續工作。見我還在旁邊,便說,在這看幹麻?快去做自己的事情阿。

有時候母親會拿著我的手端詳,說我的手好命,說是讀書的料子,說以後可以怎樣怎樣。我現在深知,我這雙尚未體現現實勞苦的手,正是以我母親的粗糙、長滿繭的的雙手換來的。

所以,聽著家妹說,怎麼買了台這麼貴又不實用的玩具。便告誡她別在說了,畢竟,過去總是她順著我們,依著我們。

讓她任性一次也好,幾次都好。她可以任性,她有權任性的。

畢竟,我們已經擁有太多的玩具。

而這只是她第一個玩具。

任她吧。

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紙房子裡的人

 

More about 紙房子裡的人

愛不到你就殺死你。

以前小時候以為的電影情節,在長大後卻一直在現實世界中搬演。實際上,這似乎也不是專屬於電影情節的權利,電影作為一種現實世界的延伸想像,不過是把劇情更誇大而已。然而生活中的經驗告訴我,就算是一個平凡的生命,其情節比起電影有時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讀書與藏書看起來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擁有。追求這件事情,就意義而言就是想要擁有。擁有了還不夠,還想要保存到「永遠以後」(通常都是他們死掉之後書籍被拍賣或是捐到圖書館或是被當作廢紙回收)。記憶通常都是很片段的,有些根深蒂固的不會遺忘,但是記憶還是很片段的。使得完全紀錄一本書的事情變得艱難。以前的人說過目不忘,然而記的畢竟都是一些表象的辭意,使得斷章取義的事情變得容易發生,而且八股。到後來,閱讀成為了一件無可解的事情:閱讀產生了更多的閱讀。於是我總在每本書身上找到另外一本書的痕跡,是讀過的,或是沒讀過而想去讀的,或是讀到一半而放棄的。

「閱讀是美好的,尤其是閱讀一個人的生命。」然而個人解譯的功夫不同,也導致了各說各話的可能性:一切的閱讀,都是誤讀。事實上,我想知道的是書中沒有寫的東西。於是有天我開始寫,寫下那些不曾被寫在書本裡面的事情。有時候我自認寫不出那些字句,所以「佳句」就成為了另外一種抄寫保存的東西,雖然事後看起來,大家所想說的,畢竟都是相同的。然而如柏拉圖對話錄中的一個神話故事所言:文字只能醫再記,不能醫記憶。

過去的那些晚上,我翻開書本,將每個我讀到而想要保存的東西,一一安放進每個可以存放的地方:筆記本、書頁旁的空白處、電腦的文件、網路...。遺忘是件多麼可怕的事情,使得保存變成了一種刻不容緩的任務。於是我時不時的抄寫,有時我什麼都不寫,等待有一天那些書召喚著我再去翻閱。有一天,我不再買書,而仰賴母校圖書館的藏書,我知悉這些書我是看不完的。既然在某一程度上買回家保存並不一定會再次翻閱,你知道,我真正有興趣的是那些,我還沒有讀到的書。因而,物質上的圖書館跟心靈上的圖書館開始建立了,物質上的佔據了你的空間,還有耗費了你的金錢與時間,為了一本難以找尋的書,我養成了跑舊書攤的習慣。心靈上的建構卻是雜亂無章的,閱讀一個文本正如跑進了一張網一樣,你越想掙脫,它就越纏越緊。

只有不去閱讀什麼,也就是不想去擁有什麼,你才會從這張網裡面得到解脫。

我像是赫拉巴爾筆下的那個主角一樣,不斷的將每本書壓進頭腦裡。我不斷的寫只是為了不要忘記,還有,不要讓別人忘記我。我擁有的這麼多書,將來有一天,也不會是屬於我的,那麼,他們將會流落到何處?而我能忍受嗎?到那時,我還會不會有知覺,如果死後真有靈魂存在,我還能感知?因此,既然無法擁有,那麼有一天或許會想,就全部清空吧。

不如就燒的乾乾淨淨的徹底。沒有死亡,也不會有誕生。那是印度教濕婆神所象徵的意義,毀滅與創造是同一件事情。

那麼有一天,我會不會這麼想,像葉啟田的一首歌所唱的一樣:

愛你不到,祝你幸福。

看完這本書,我看著我的書櫃發傻。

2009年6月8日 星期一

關於選課限制之我見

聽聞本校的課程限定本系選修,似乎又走回學院作風的老回頭路。

我們似乎要這麼認為,限制修習的系所開的課程是提供給一群智力超群的的天才,以致於其他的學生無法探究其學術之門。我們似乎也要這麼感謝學校用心的為我們「規劃」了諸多的限制,讓我們不必因修習過多的課程而疲於奔命。

然而自古希臘以降,大學培育自由人的理想一直未曾更改,波隆納大學以及巴黎大學的興起的並不是他們作為一個擁有完善設備體制的「大教室」,而乃是因為他們作為主體的「人」。

人才是作為學校的主體,而不是制度作為學校運行的依據。事實上,健全的制度不因人的批評而崩毀,健全的制度只因批評而更顯健全。而我們似乎忘記了規範制度的先始目的,而任其發展成官僚體系。

知識作為啟蒙之後興起的力量,平民逐漸能接受教育,並且不再受制於教會體系。印刷術的發明也使得知識得以流通,在不同的階層中散播。知識的散播不應該被壟斷,這正是網路時代給我們的啟示:沒有人可以阻擋所有人尋求真知的渴望。

在各學校四處可見的孔子像,儒家的有教無類,放在這邊看反而顯得諷刺。當有一個求知若渴的學生在知識的殿堂外叩門,學校卻拒絕了他的請求,難道學校要如幕府鎖國一樣的拒絕任何事物進入嗎?

如果米開朗基羅畫地自限於他的領域,那麼今天西斯汀大教堂的壁畫以及偉大的聖母哀子像只能有一者能存於世而不能並存。正如一堆原本創作雕塑或是繪畫的藝術家投向了新媒體的懷抱,如果他們死守著那塊領域的崗位,也不會使得新媒體藝術發展至今。

一個藝術創作者不會是只能從事一個專一性領域的,正如同荷馬不會作戰的技巧卻能描寫戰事,柏拉圖說這是靈感的迷狂,超越了理解之外。藝術,藝與術也,兩者都是缺一不可。然而本校的作法,似乎認為培育一批「專門領域」的「知識份子」或是「技術人才」才是重要的,因此拒絕了所有的可能性。在規定了專門修習的限制之後,同時我們也杜絕了任何向外發展的可能。

作為藝術整體的樹幹,向外發展出了繪畫、雕刻、建築、設計、電影... 等等的枝葉,若學校只想要各系所自己關起門來研究或教授課程,這無異於將其他人對於真知的渴求束之高閣,只是在仿照古老的神話:文字作為一種禁忌,實則上是為了便於統治階級宰制人民;求知作為一種禁忌,也不過是為了令人們因無知而乖順。我們將會得出一群技藝超群理論嫺熟然而卻毫無想法也無法與他者或社會進行對話的「專門機器」,以供整個文化工業來利用,並且用其餘生安靜的在其工作室或工廠中生產許多得以供上層階級消費的精美藝術品。

然而所有事物皆是一環接著一環,藝術來自於生活,乃是因為若沒有來自於生活的刺激,若創作者他與外界是隔離的,無法感知的,他能創作藝術嗎?甚至是,他能了解藝術到底是什麼嗎?若他無從了解愛情的悲喜,他創作出的不過是一種假愛的詩歌;若他不曾體驗生命的苦樂,他創作出的不過是一種無病呻吟的作品。

看起來,本校的作法無異於要將所有的體系都分割開來,然而卻無法真正的割離掉藝術這塊。

最主要的這塊。

限制修習不會是一個好方法,尤其是對許多剛入學的新生來講,在大學四年的學習中,我們很難去預測四年的時間可以讓一個心靈產生什麼樣的變化。甚至是,在脫離了高中不停重複的考試生涯之後,到了大學我們才真正在尋找自己要的,或真正想要學習的是什麼。

這也是未來大學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從不分系所開始,通識教育存在的目的,正是因為大學教育不是要培育一個只能在其領域「安全」存活的專才,而是「通才」。知識體系是連貫的,沒有任何的學問或是技能可以完全免除掉自己與其他領域的牽扯。限制修習的目的,只不過暴露了思考的缺陷,大家都想要「藏一手」,以為就可以保住自己專屬的地位,然而這樣的知識霸權終將因為其空中樓閣過於高聳入雲而觸怒自然因此崩毀。

藝術大學的設立,除了在各領域專門上要比普通大學更加專精之外,同時也應該加強各領域之間的合作。

藝術大學限制了藝術學生去修習藝術,從各方面來看,這都是非常弔詭的。

學校或許認為將所有的門關起來便可以保護學生不受外界的洪水猛獸侵害,然而這將使學生永遠處於下階的地位,事實上,這方法無異於告訴他們乖乖的接受宰制而不用獨立思考。看起來似乎是安排了一條合理且安全的道路,然而在其中培養出來的無非是溫室的花朵。事實上,只有溫室裡面的環境對他們而言才是全世界,這使得他們將無法適應外界的生活。在普遍喊出「草莓族」的批評口號時,很多人卻忘記了,「草莓」正是從「草莓園」裡面長出來的,沒有草莓園的環境則根本就不會有草莓。

實際上,我們要求只有一項,就是開放系所選修的限制,讓真知得以散佈,讓眾人得因知識而喜悅。我們不是要剝奪掉本科生的修習權利,學校應當可以在選課系統上做出一定的規範,在不危急本科生修習權利的情況下開放外系修課。

我們絕對不是要與學校對抗,然而,到了對抗的層面不過都是在各說各話堅持己見而已,誰也都無法說服誰。

唯有兩方合作才能創造雙贏。

我們應讓制度為我們服務,而不是讓制度宰制我們。

我們衷心的懇請開放系所選修的限制。

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

痛苦的閱讀

其實是最近在讀精神分析文論的時候發現了榮格對於喬伊斯所作的 Ulysses (尤里西斯,據後來別人問喬伊斯說幹麻要寫這麼一本難讀的書,他的回答是: 「讓評論家忙上三百年!」) 寫出了如下的評注:

 

我花了三年時間才讀通它。我很感謝你寫了這麼一部大書,我從中獲益不少。但我大概永遠不會說我喜歡它。因為它太磨損神經,而且太晦暗了,我不知你寫時心情是否暢快。我不得不向全世界宣告,我對它感到膩煩。讀的時候,我多麼抱怨,多麼咒詛,又多麼敬佩你阿!全書最後沒有標點的四十頁真是心理學的精華。我想只有魔鬼的祖母才會把一個女人的心理捉摸的那麼透。

 

好啦,我很不爭氣的大笑了。

不知道有沒有人也有過這種經驗,還蠻痛苦的閱讀經驗...XD

--

2009/06/19勘誤:喬伊斯的那句話是針對芬尼根守靈,不是尤里西斯。(果然又是一則誤讀案例...)

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

書寫

我不愿說或不會說,所以躲起來寫。事實上,書寫是目的,也是終結。為著將所有人事物安定在字詞裡面,讓其在文字裡面有著生命,卻也在文字中消亡,並不斷重複著這生與死的過程。

2009年5月16日 星期六

朋友

事實上,我所認識的現在不斷的成為過去。

我所結識的朋友不斷的消亡在生命的軌跡中,並且被時光所溶解。

我所擁有的無法保留到永遠以後,我追求的是我所沒有的,所以我才追求。

我已經擁有的我不必追求,至少我忘了過去怎麼努力追求的。

我所思念的人只有在我思念他們的時候才存在。

在我沒意識到他們之前,他們未曾顯現在生命中,彷若死了一樣。

所以久別重逢才這麼令人高興,彷彿越過了三途之岸見著已逝的人,曼殊沙華。

想念的時候說聲想念,說聲最近好嗎,很簡單的事情,只不過我們都忘記怎麼去做而已。

有一天,當我意識到我所認識的死人已經比活人多的時候,也許。

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

羅蘭巴特/偶發事件

更多有關 偶發事件 的事情

西南方之光

我以我自己的方式,也就是同我的身體,走進這些現實中的地區;而我的身體,即我的童年,是歷史造就的。...因此到了記憶形成的年齡,我就只記得「重大現實」給我的感覺:氣味、疲倦、噪音、路程、光線,總之,這一切是無須對自己負責的...是因為我相信朱貝爾 (Joubert) 的格言:「不應依照感覺,而應依照回憶自我表白。」

因為「閱讀」一個地區,首先便是依據身體與記憶,依據身體的記憶去感覺它。我認為就是以知識和分析的這個門廳,來確認作家:意識要優於能力,意識的空隙等同於能力。因而,童年是我們藉以最好認識一個地區的正途。畢竟,只有童年才有家鄉。

2009年5月4日 星期一

美是什麼

論美/蘇格拉底:「最美的猴子比起人來還是醜的 ... 比起神,最美的年輕小姐不也就顯得醜嗎?...」- 大希庇阿斯篇/神仙又真是美的嗎?神又是什麼?/這種形而上的東西會把人搞瘋卻是無庸置疑的。

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

文字

蘇格拉底向他的對話者斐德若講述了一個故事:埃及的一個名叫圖提的古神發明了文字。他將這一項發明獻給埃及的首腦塔穆斯。不料,塔穆斯並未表示讚賞:

……圖提說:「大王,這件發明可以使埃及人受更多的教育,有更好的記憶力,它是醫治教育和記憶力的良藥!」

國王回答說:「多才多藝的圖提,能發明一種技術是一個人,能權衡應用那種技術利弊的是另一個人。現在你是文字的父親,由於篤愛兒子的緣故,把文字的功能恰恰說反了。你這個發明結果會使學會文字的人們善忘,因為他們就不再努力記憶了。他們就信任書文,只憑外在的符號再認,並非憑內在的腦力回憶。所以你所發明的的這劑藥,只能醫再認,不能醫記憶。至於教育,你所拿給你的學生們的東西只是真實界的形似,而不是真實界本身。因為借文字的幫助,他們可無須教練就可以吞下許多知識,好像無所不知,而實際上卻一無所知。還不僅此,他們會討人厭,因為自以為聰明而實在是不聰明。」

 

出自朱光潛/柏拉圖文藝對話錄/斐德若篇

2009年5月1日 星期五

靈光乍現的時刻

我覺得
說不定這樣也好
經過了這段時間
這幾天總算有個大致的雛形

關於我的繪畫
書寫
還有創作

我覺得如果沒有七月的那場雨的話
說不定我現在不會在這邊
反正沒有偶然
只有必然

大概人要大徹大悟之前必要經過寒徹骨
即使一切幻滅 也總有些什麼留下來
然後蒸發成精華

書寫好像真的就是在做一個篩選還有檢視的動作
不去回首過去不去展望將來
現在該好好做些什麼了

時間的抉擇

職業玩家/玩樂以及正經(?)一點的事情幾乎不能並存,就像魚與熊掌一樣。在很多時候你選擇哪邊都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也許只有一件事情才是重要的,那就是現在所做的事情。然而或許不該去期望你所做的一切都有什麼必然性,終究你無法知道這條路通向哪裡,你只能繼續走下去。

好想玩遊戲又好想認真唸書,兩邊打架...。

2009年4月27日 星期一

A&L紀錄型態

所以呢,璞玉不止要跑各處的展覽,還要自己雕琢自己,還要當自己的經紀人,要談價錢,要弄工作室,要收帳款,好忙好忙葛拉ㄅ葛拉ㄅ~~~~

[羅蘭巴特/現代人弄錯怎麼辦?要是他們沒有才華怎麼辦?]

於是偶爾想到就驚慌起來

要是我不是個璞玉該怎麼辦

要是我是個尋常的石頭該怎麼辦

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經典

卡爾維諾也說/對於那些羞於承認自己沒有讀過名著的人來說,在動詞「讀」之前的反覆前綴詞「重」代表一小部分的虛偽。/事實上,年輕時代所作的閱讀經常沒有太大的價值,因為那時我們沒有耐心、無法專注、缺乏閱讀技巧,或者是欠缺生命經驗。

對我而言,經典是能與我的生命經驗互相呼應的東西;是能在閱讀過程中與時光交錯而留下軌跡的事物。

對一個人而言,他者的經驗不會是自體可以完全感知的,所以他者的經典也不可能是自己的經典。

經典有賴廣泛閱讀。也許過去視之為經典的作品,會被下一次閱讀的作品推翻掉。

經典總是在舊的閱讀之上,你堆疊文字,將你認為好的一一往上搬,造就了一座自己的圖書館,那最頂端的標記就是經典。

網站資訊提供

如果選擇無的話則部落格上不會出現訂閱的圖示...,今天的教訓。 = =

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

國外影展資訊

德國柏林短片影展 interfilm - International Short Film Festival Berlin
義大利I CASTELLI 動畫影展 I Castelli Animati – International Animated Film Festival
澳洲墨爾本國際動畫影展 Melbourne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 (MIAF)
美國ACM SIGGRAPH電腦動畫展 ACM SIGGRAPH Computer Animation Festival
法國安錫動畫影展 Annecy International Animated Film Festival
英國倫敦動畫影展 The London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
加拿大渥太華國際動畫影展 Ottawa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
英國BAF動畫影展 Bradford Animation Festival
韓國首爾卡通及動畫影展 Seoul International Cartoon & Animation Festival
荷蘭動畫展 Holland Animation Film Festival

2009年4月19日 星期日

我絕對要去

http://www.dmd.yuntech.edu.tw/event/2008moe/index.html

2009年4月10日 星期五

安逸的鬚根

我其實需要日常來安排我的生活,老實說,我並不是一個很會安排自己生活的人,如果沒事可做,那麼其實跟死了也是差不多。那日面試,評審老師問我說,你這兩年,都在幹麻,著實戳中要害。我強裝鎮定的虛應故事一番,也不能跟他說,就無所事事看看書,畫畫圖,還有心不在焉的準備考試。

日常是重複的不能再重複了,昨日與今日的相似度,令我覺得好似不是真的與眾人活在相同的時間片段。這麼長的時間,被濃縮成曇花蜉蝣,可是每日卻又長的漫無目的。有時候腦海裡閃過幾個念頭,隨即又被那些瑣碎淹沒。

該是過於安逸了,安逸的鬚根,在你腳下牢牢的緊糾著。我不想被逼著去做什麼事,可是我又必須被逼著才能做出什麼事;另外一種意思是被需要,你所做的事情是被這個世界所需要的。我總在重複那樣的行為,從自爽的然後回到社會性的部份,過於社會化之後再來回到個人,如此反覆。而畢竟我已經耗去這些時光來思索這些問題,或者,也沒什麼收穫的又回到了原點。不論如何,總是有那麼丁點東西可以留下的。

只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似乎得擺脫這種情境,已經夠了,我想。對我而言,有事可做總比無事可做來得好。我才24歲,我還不需要靠道家的「無」來解釋世界,畢竟我已經是在一個全然空無的狀態了。

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空無

生命裡面有兩種空無,一種是將要來到的空無,另外一種是終結之後的空無。前者產生了生存的慾望以及一切的形式,後者產生了宗教。

什麼故事在那頭等待結束?

About Looking (1980), John Berger

What served in place of the photograph, before the camera's invention? The expected answer is the engraving, the drawing, the painting. The more revealing answer might be: memory. What photographs do out there in space was previously done with reflection.

New Media in Late 20th-Century Art 最後說:

What, we might now ask, will be the content of memory if we can no longer distinguish simulated events and experiences from 'real' ones? Perhaps the merging of 'the real' and 'the virtual' in art, as well as in life, will be in the future what the merging of 'art and 'the everyday' has bee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我想,用卡爾維諾/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中的這個句子作為整個標題與結尾大概是最適合的吧?

2009年4月5日 星期日

男人的乳頭

人類在胚胎初期先發展出女性的特徵,直到雄性荷爾蒙影響才停止女性性徵發育,那也是男性乳頭的由來 (難道你認為它是生來做你的性感帶的?)。因此,即使是最具有男子氣概的男人,也不能避免身上女性的特徵。

男人的乳頭在於告訴男人,即使你握有的力量再大,你仍舊是從母親的子宮裡面爬出來的,由一片闃暗的羊水通往世界。

男人的乳頭在於告訴男人,在你射精結束之後,將痛苦的原罪留給女性,因此她將她身上的一部份附加於你身上,告訴你要學會感激。

男人的乳頭告訴你,你是個人類,一個完熟的人,是他自己的母親也是他的父親,他無法脫離自身的母性與父性。

男人的乳頭告訴你,一個最偉大的男人,在一個平凡的母親面前,最好不要過於自滿:因為在你尚未出生的那刻,你該是有多麼脆弱。

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末日

世界還是恆常的運轉,人與生活之間彼此沒有交集,各自發展,如羊的犄角,往兩邊反向生長;如長歪的牙齒,在醫院拔掉智慧與痛楚,顏面麻痺,口水自嘴角垂涎出來。 災難片廣告仍舊兀自播放,我們越來越難以察覺虛擬與現實的界線了,我坐在捷運車廂上,對面的橫幅廣告說第一部3D恐怖片要上映了,那麼,接下也許像美麗新世界的情節那樣,「栩栩如生的皮毛」要出現了,感受一部激情刺激的虛擬真實覆蓋著我們的真實,令其沉入水底之下。 人們不希望災難,卻又那麼喜歡災難似的製作了那麼多災難的影片。廣告播放著:末日來臨。末日又何曾沒有來臨呢?恐怖大王與千禧年的預言實現了嗎,世界還是照樣運轉著。對上班族而言禮拜一就是他的末日,對學生而言期末考就是他的末日,對一個三餐無以為繼的人,今天沒什麼錢吃飯就是他的末日了。末日已經是來臨 了,如果真有,其實那麼悄然不覺,被一個巨大的陰影攫獲,我們已經是在末日裡了。如緩慢上升的海平面以及日漸枯竭的能源,末日已經是到來了,只是緩或急的問題。對於一個人而言,要毀掉他如此簡單,一個小小的意外,那麼就是末日了。
日常片段

2009年2月24日 星期二

網路攻擊

多數在網路上討論的人很少察覺他們流露出的攻擊性,尤其在匿名系統的制度下;對於一些人而言他只是「丟出一句話」,卻忘記了說話的人是「自己」。一個人可能在剛開始抱持著中間立場,可是經過談話之後他就會逐漸偏向一個極端;而網路上就是不斷的談話、談話、談話。而也許你會在這邊找到想法相似的夥伴,人都會傾向跟自己想法相似的人聚攏,我們不只在團體中發現跟自己想法相似的人,還發現更極端的人,在這樣團體中你漸漸產生自己想法很正確的錯覺。*1 網路本身就不是個很正式的言論場合 (如同 E-mail就不等同實體信件的正式),多數的詞語會被簡略,為了彌補這些空白的部份所以又發展了許多 :) / :( 之類的表情符號來補足語氣。而缺乏面對面溝通的結果,在網路進行的火爆論戰都變成無限的人格解放。在這樣的論戰中因為產生的挫敗而導致了攻擊性行為,另外還夾帶過度報復心理。在數位時代中,人們享受網路帶來的新溝通方式以及便利,卻往往忽略了螢幕兩方的彼此都是活生生的人。 在這裡,棍棒和石頭都是字詞組成的,可是字詞又無疑地有能力傷害你。*2 -- *1 網路心理講義 / Patricia Wallace *2 虛擬入侵 / Mark Slouka

2009年2月23日 星期一

網路空間的團體極化

網路公共言論空間的最大缺陷,是缺乏中庸的聲音。許多公開的政治論壇中,總是氾濫著持極端看法者的不斷挑釁,使得論壇中很難對政治現實的複雜性,發展出較成熟的想法與態度。例如,想要改革福利制度的人,每次開口就免不了遭到主張廢除福利制度者的攻擊。網路言論空間充斥著這些熱門話題,就會變成一種談話節目;大家在這裡張貼訊息,不是為了解釋看法,也不是去深入辯証,而只是為了聽見(讀到)自己的想法。 - Shirky, C. (1995). voice from the Net. Mmeryville, CA:ZD Press.

2009年2月9日 星期一

Husky Rescue - Hurricane (Don't Come Knocking)


很久沒更新,其實最近都把文章放在朋友的板上。

還是需要認真。

2009年1月30日 星期五

罐頭

也許一直期盼的是一種永不腐爛的感覺,像把某個年份的記憶封進罐頭裡面藏鮮,只要想吃,拉開拉環就可以得願。就像泡麵,只要沖個熱水,等待一些時候就可以食用了,雖然內容物永遠不會如封裝上看起來這麼好吃就是了。

趁著年節掃除的時候把衣櫃裏面不常穿的衣服又拿出來清洗,包括了從高中開始參加的營隊衣服。我實在不懂,為什麼他們會設計這種大約只能穿一次的衣服,有件材質還很糟糕,放進洗衣機洗就染色了。就這樣,隨著漩渦,許多件衣服就這樣不停的被搓揉,過往的以及現在的,然後再被榨乾,一點一滴的。

天然災害出現的時候,沒有什麼可以炊煮的條件,我們才會食用。可是這世界看起來還很平和,或我該慶幸的是我生於較為和平的環境。

為著延長我們的保存期限,我們一直行著各種的努力,可這些努力隨著時間終將消於無形,也許只為了證明曾經存在過而已。所以,將這些回憶醃製進罐子裡,用鹽用甜膩,原本保存的意義或許早已經失去,但我們仍食用著。可是,這些東西吃久了,是要生病的。

沒有大洪水,也沒有異變,我們不需要罐頭。

2009年1月27日 星期二

求籤

第十三首  上上  信陵君存趙辭封

自小出生富貴家 眼前萬事總奢華
要君賜受金魚袋 四海傳名足可誇

信陵君(?-前243年),名魏無忌,中國戰國時代魏國人,是魏昭王的兒子,魏安釐王同父異母的弟弟。信陵君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魏安釐王時期官至魏國上將軍,和平原君趙勝、孟嘗君田文、春申君黃歇合稱為「戰國四公子」。

竊符救趙

前260年,趙孝成王在和秦國的長平之戰中,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紙上談兵」的趙括取代老將廉頗,結果導致趙國的大敗,40多萬兵士被秦國坑殺。前257年,秦國的軍隊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的形勢非常危急。趙國丞相平原君的妻子是魏無忌的姐姐,平原君趙勝多次向魏安釐王和魏無忌送信,請求魏國救援,魏安釐王派將軍晉鄙領兵十萬前去救趙。秦昭王得到消息後,派使者威脅魏安釐王,魏安釐王懼怕,就派人通知晉鄙停止進軍,留在鄴紮營駐防,名義上為救趙,實際在觀望形勢的發展。

平原君不斷派使者前去魏國催促,並責備魏無忌不顧趙國和魏無忌姐姐的危亡。魏無忌為此憂慮萬分,屢次請求魏安釐王出兵,門客也用盡各種辦法勸說,但魏安釐王懼怕強大的秦國,始終不肯聽魏無忌的意見。魏無忌估計魏王已不肯出兵救趙,又不想看著趙國滅亡,於是湊齊戰車一百多輛,打算帶著門客前去趙國和秦軍死拼。

魏無忌帶著車隊路過夷門時遇見侯嬴,於是把情況告訴了侯嬴。侯嬴勸阻魏無忌說,這樣去就如同把肥肉扔給飢餓的老虎,一點作用都沒有。並向魏無忌秘密獻策,讓魏無忌去找魏安釐王的寵妃如姬幫忙,讓如姬從魏安釐王的臥室內竊出晉鄙的兵符,因為魏無忌曾為如姬報過殺父之仇,如姬是肯定會為魏無忌效命的。魏無忌聽從了侯嬴的計策,前去請求如姬幫忙,如姬果然盜出兵符交給了魏無忌。魏無忌拿到了兵符準備上路,侯嬴又讓魏無忌把屠夫朱亥帶上,以便晉鄙在看到兵符仍不交出兵權的情況下讓大力士朱亥擊殺他。

魏無忌到了鄴,拿出兵符假傳魏安釐王的命令要代替晉鄙擔任將領。晉鄙合了兵符,驗證無誤,但還是表示懷疑,不想交出兵權。此時的魏無忌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讓朱亥動手,用鐵椎殺死晉鄙,強行奪權。

魏無忌統領晉鄙的軍隊後,精選士兵八萬開拔前線。與此同時,楚國也派出春申君黃歇救援趙國,在楚、魏、趙三國的聯合下,一舉擊潰秦國,解除了邯鄲之圍。

留趙十年

邯鄲大捷後,魏無忌知道自己盜取魏安釐王的兵符,假傳君令擊殺晉鄙,魏安釐王一定會非常惱怒,所以魏無忌讓將領們帶著魏軍返回了魏國,而魏無忌和他的門客留在了趙國。趙孝成王感激魏無忌竊符救趙的義舉,把湯沐邑封賞給魏無忌,魏安釐王也原諒了魏無忌的罪過,仍然讓魏無忌享有信陵,而魏無忌一直留在趙國,十年沒有回去。

魏無忌在趙國廣交隱士,連隱於賭徒的毛公,和隱於酒館裡的薛公等地位卑微的有才之人都會與他們交游,以求取賢士人才。所以天下的很多士人,包括平原君的門客都有很多轉歸於魏無忌的門下。

新唐書》卷二十四〈車服志‧符印等〉~526~

高宗給五品以上隨身魚銀袋,以防召命之詐,出內必合之。三品以上金飾袋。垂拱中,都督、刺史始賜魚。天授二年,改佩魚皆為龜。其後三品以上龜袋飾以金,四品以銀,五品以銅。中宗初,罷龜袋,復給以魚。郡王、嗣王亦佩金魚袋。景龍中,令特進佩魚,散官佩魚自此始也。然員外、試、檢校官,猶不佩魚。景雲中,詔衣紫者魚袋以金飾之,衣緋者以銀飾之。開元初,駙馬都尉從五品者假紫、金魚袋,都督、刺史品卑者假緋、魚袋,五品以上檢校、試、判官皆佩魚。中書令張嘉貞奏,致仕者佩魚終身,自是百官賞緋、紫,必兼魚袋,謂之章服。當時服朱紫、佩魚者眾矣。

2009年1月11日 星期日

孿生兄弟

晚間的溫度有點涼,聽說這季節要持續寒冷著,全身都要凍僵般的,圍著大鍋爐久了卻也冒汗了。貓咪在我雙腿間盤起身子,那我們就互相取暖吧。

我 想起了今夜在招呼客人時瞥見的兩個小傢伙,穿著藍色的運動外套。一個將頭髮柔順的整理成旁分的模樣,另一個則是全都往上豎起,我猜前面那個是哥哥,後面那 個是弟弟,又或者是顛倒過來?反正其中之一總是有一個比較早一個比較晚的,雖然是孿生兄弟。或說是為了好好辨認吧,所以即使是看似同個模子刻出來的卻也用 這樣的方式來分別,我是你,卻也不是你。

兩兄弟都有著一張好看的臉龐,分明的輪廓以及深邃的眼睛,若沒意外的話,我說的是,若持續這樣的狀態直到成年的話,他們都會擁有一張令人愛之瘋狂的外貌,或令人心碎流淚的面容,這樣的烙印在每個愛過他們的人的記憶中。可是,未來的事情又怎麼說得準呢?

那 個怒髮衝冠的傢伙不同於他的弟兄,有個明顯的黑眼圈,活脫像個貓熊似的。這該是歸於失眠或是打電動呢?反正類似這樣的傢伙,或如我,總是有些隱晦而影響睡 眠的事情。縱使那天回學校老師說我氣色越來越好了,我卻疑惑是否真有這樣,雖然自從某個時候我開始注意起自己的保養。若從那眼神來看,也許那旁分的小傢伙 比起他的弟兄,埋藏了更深層的黑也說不定,不過反正這一切都是我的推論,也沒有說得準的。

只是因為我是你,卻也不是你,我們來自彼方卻有先後順序。

Blue - Sorry Seems To Be The Hardest Word


What I gotta do to make you love me
What I gotta do to make you care
What do I do when lightning strikes me
And I wake to find that you're not there

What I gotta do to make you want me
What I gotta do to be heard
What do I say when it's all over, babe
Sorry seems to be the hardest word

It's sad, so sad
It's a sad, sad situation
And it's gettin' more and more absurd
It's sad, so sad
Why can't we talk it over
Oh it seems to me
That sorry seems to be the hardest word

What do I do to make you want me
What I gotta do to be heard
What do I say when it's all over
Sorry seems to be the hardest word

It's sad, so sad
It's a sad, sad situation
And it's gettin' more and more absurd
It's sad, so sad
Why can't we talk it over
Oh it seems to me
Sorry seems to be the hardest word

Yeeeah
Uuuuh

Nanana nananana

Sorry

What do I do to make you love me
What I gotta do to be heard
What do I do when lightening strikes me, yeah
What've I gotta do
What've I gotta do
When sorry seems to be the hardest word


昨天跟妹討論到Blue,好像四個裡面有三個都發過片,其中有一個...。嗯,有時候男孩團體總是會有幾個比較亮眼的,雖然是B咖,不過也是有屬於B咖的天空的!

Savage Garden - I Knew I Loved You


Maybe it's intuition
But some things you just don't question
Like in your eyes
I see my future in an instant
And there it goes
I think I've found my best friend

I know that it might sound more than a little crazy
But I believe

I knew I loved you before I met you
I think I dreamed you into life
I knew I loved you before I met you
I have been waiting all my life

There's just no rhyme or reason
Only the sense of completion
And in your eyes
I see the missing pieces
I'm searching for
I think I've found my way home

I know that it might sound more than a little crazy
But I believe

I knew I loved you before I met you
I think I dreamed you into life
I knew I loved you before I met you
I have been waiting all my life

A thousand angels dance around you
I am complete now that I've found you

I knew I loved you before I met you
I think I dreamed you into life
I knew I loved you before I met you
I have been waiting all my life

這樣說來,我好像經歷過野人(北京人?)花園的全盛期。

2009年1月5日 星期一

[讀詩]鯨向海/在那個我們所不知道的房間裡

 

當時年紀輕輕,已經去過許多地方
山川愛我們健壯的喘息聲
仔細瞧瞧,十七歲呢
沒有地震,沒有未爆彈
鐵橋也沒斷
心裡的宮殿是溫暖的
熟睡著一個王子


在那個房間,我們所不知道的
窗外整座島嶼正在飛走
我們也曾終日搖頭嘆息,把自己搖成了
一陣陣幻影
每每在臨睡前與那些舊日理想,訓練我們的夢
一起垂懸風中
夜深如大海,彼此提醒
關於衝浪的事:
「總之,我會好好的
請你也不要死掉。」


然而在那個不知道的房間裡
我們都曾用孤獨深深傷害過別人
任憑時光的飛雪,靜靜墜落成碎片
只為了猜一句話
守候如一座泥濘的動物園
困在籠子裡,遲疑不前
苦苦猜不出那句話的我們
猥瑣如露毛的猩猩
心事重達
一百隻瞌睡的河馬


於是在那個我們永遠不知道的房間裡
有人只想輕輕掩飾,卻不小心鎖上了門
使我們成了那種
一輩子
都善於猜謎的人

2009年1月4日 星期日

[讀詩] 鯨向海/第九顆星,十三行

 

最近好嗎——(我試著製造話題:譬如時間)
我還好,只是感冒沒有好(果然盡責)
最近好嗎——(取悅無法被取悅的:譬如孤獨)
不好(無驚喜的)
更不好嗎因為你總是不好(我犯了錯:譬如愛)
所以最近好嗎——(我的關心總被誤解:譬如存在)
非常差(不明生物,難以意會)
但是最近好嗎——(沒有其他辦法:譬如暴力)
很糟(按下馬桶後,萬水奔騰)
最近的,就是此時此刻你……(已精疲:感到,譬如自由)
幹!(我們一起失去了第九顆星)
最近……請等一下,我去倒垃圾(而你去死吧)
你終於說:「好」。

2009年1月1日 星期四

跨越以及,繼續之後。

2008/12/31

K找了我與連德誠還有師母傅嘉琿在2008年的前夕一起吃了頓飯。

在 每次都行經這條路時,倒也是會生出許多新的思緒。我跟W說,出外走走吧,坐在那邊空想也不是辦法,呼吸到外邊的空氣,就不自悶在家裡面發霉了。其實對於平 常不常出門的我而言,當然我是都把這樣的機會當做一個出門透氣的空閒,正如同在每次經過植物園時所觀看的景色皆每次都引起我不同的嘆息。雨中的梅花開落 著,想是歲寒的季節,終於是新年了,過往的舊歲月就這樣被拋在腦後。

在系辦外,與蕭老師又聊了幾句,終於也明白了自己先天在實力上 與別人的差距,我想我是倔強的,不見棺材不掉淚的那種。雖然憑著自己的自負以及過往的經驗,該是說有點力氣得以駁倒其他人的,不過有沒有辦法說服自己,那 才是最重要的。等到了K來,跟老師以及師母外出用餐,途中師母買了一串玉蘭花,也是美國沒有類似的東西吧,到了台灣便覺大街小巷比起國外算是比較有人味 了,不過台北對我而言仍舊是疏離的。應該說有很多種的經驗對現代人都是疏離的,當我們遠離自然以及從動物脫離走入人群之後。

吃飯的 過程中,不時的聊到了我與K的近況,第一次與師母見面,卻覺得分外熟稔,想來也是女性的包容性格使得雖是初次會面卻也沒有太多的隔閡。看著師母與老師的互 動,便覺得兩人之間有種莫名的羈絆存在,我想能了解老師那樣性格的人,應該是位不平凡的女性吧。席間也談到了老師的過去,卻發現原來老師以前住我家附近, 而且還有來我家買過東西 (那時我應該還沒出生),倒也是不禁讚嘆這種奇妙的緣分了。

老師跟師母說我畫的好的,不過後來跑去弄影像 讓他有點...,我笑說我不是沒畫了,只是靜止的畫面滿足不了我了,所以我跑去做會「動」的「畫」。這該是有點逞強嗎?或其實是種逃避嗎?其實我知道我也 畫的不是頂好的,頂多騙騙人也是可以,只是在畫面中我不知道要尋找什麼,是一種幻覺嗎?其實我渴望穩固的畫面,卻在完成之後又不滿足其穩固,而期待變動。 所以我不斷的試驗各種的創作方式,或許也只是為了找到一種在穩定之中擁有無限可能的變動性。


稍晚,K與老師都要上 課了。我回到系辦,見著了許久不見的H,與他聊了聊之後又問到了他什麼時候畢業,說因為休學所以要延畢。想是跟他說,不要花太多時間了,大學四年已經太 長,青春什麼的都已經走遠了。說到與朋友之間的關係,也是同他說,要去珍惜人與人之間的緣分,畢竟相處的時間稀少,在時間走過之後往往只能回憶。就像Z前 幾天問我怎麼不跟高中同學多聊聊,我只是覺得,因為已經走離了別人的生命太久了,脫軌了,所以很多事情要說,也只能緬懷過去而已,畢竟我早就不是高中的那 個傢伙了。所以我跟H說,要把握當下與每個人相處的時間,畢竟很多時候一個人就這樣走離了你的生命而你沒有自覺。那些人只有我們想著他們的時候才存在著, 就如同他們離開了我們的生命之後就如同死了一樣。聊著聊著,H說他最近創作音樂遇到了一些問題,就是想了很久可是都沒辦法開始動起來,日子就這樣過去也是 越顯無聊。而我說,若從來不曾開始試著去做,又怎麼可能知道問題在哪裡呢?

後來H走了,在系辦遇到了A一群人,想來今天都可以開同學會了。聊到了最近發生什麼事情,說到A要去考高普考又要準備研究所考試,我覺得A真是個不怕死又堅強的傢伙,不過我也沒好到哪裡去,也只是該唸書了,這樣驚覺。


大 概是因為師母比較少出現,所以一堆人聽到師母來了,全部都聞風而至。K有事提早走了,剩下了學姐跟我。突然又講到學姐去荷蘭的經驗,學姐那時就說當到了那 邊,其實很多問題都不再是問題。不過相對於台灣而言,真的是人味沒這麼多,也許外國人比較理性一些,注重在處理事情。在台灣,這種所謂的人味是一種優點卻 也是一種缺點,反應在政治上的就是非常情緒化的言論。學姐又說,到了國外,或回來,幾乎都處在一種適應的階段,感覺故鄉不是故鄉,他鄉卻也不是他鄉,我說 也許離開是為了回來。

最後我們又約了禮拜二,跟老師還有他們的兒子一起吃個飯,聽說老師的兒子是玩音樂的,想說差不多年紀該有些話題可以聊吧。

就只剩下我一個人了。

其 實我覺得人跟人的緣分相處也是很奇妙的,就像今日的會面這樣。聊到了出國之類的話題,我說我覺得在台灣唸研究所算是個必經之路吧,也不是我怕國外如何,而 是,我想找回我大學失去的時間。說著說著,又說到了一些關於藝術創作、行政之類的分野問題,我想每個做創作的,能以此謀生或許是件好事,不過通常為了溫飽 我們也是得做些其他的工作。當然以一個創作者而言,最常陷入的兩難就是在創作以及他的工作之間會不會產生衝突,我想之前就有看過很多類似的例子了。其實就 算最後,我不能以創作維生,但是創作能成為我工作之外的能量補給,像是心靈的糧食這樣的,我覺得這也是可以的。

我一直說,從我小時 後的成長過程,到後來唸美術班,幾經波折的一些經驗,我想我是走過來了。我沒發覺跟一個才第一天見面的人可以聊到這麼深入的部份,那是以往未有過的經驗。 也許我真的需要一個心理諮商師,我感覺我每次回學校都是為了找人講話,不是因為我在家沒有人可以談話,而是我想找一個對此類話題會比較有接觸的人,例如同 科系的同學,同領域的老師之類的。

說來說去,其實我以前或許真是活在未來的憧憬以及過去的懊悔裡面,歷經苦痛掙扎,或許難免迷惘, 可是我想,那麼確實的活在當下,去感受現在,對我而言就是那些經驗以及教訓讓我學到的。我不敢說我會不會重蹈覆轍,畢竟未來的變數太多。所以我就這樣說著 說著,好似要把很多話都說完似的,說到眼眶泛紅。我真的覺得這是很不可思議的經驗,對一個陌生人這樣毫不保留的說著過去到現在的事情,很多都是我未曾跟人 提及的,就算是家人或是親密的朋友,頂多也只知道一些片段。我像是把我的人生都講完了這樣,然後我突然覺得,心中那有點灰色的一塊,突然就亮起來了。

我跟師母道別的時候,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是雀躍的。我想我該多找人講話的,不只是為了說,也是為了傾聽,傾聽別人,也在談話中傾聽自己。


2009/01/01

如同去年的,我還是在工作中過了新的一年,其實什麼都沒有改變的樣子,也沒有發生什麼異象,一切如同往常。要說真的什麼變了,也許是心變了。該向前看了這樣。

新的一年總是會帶來很多新希望,不論那些有沒有真的成真,至少,在你夢想的那一刻,確實是離你不遠的。

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