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拉斯科的洞穴壁畫中,史前時代的人類利用礦物類的顏料來紀錄人的活動,在被發現時仍不減當年的色澤。廣泛來講,藝術作品大多在創作之後會被妥善保存,因此在媒材的選擇上較其他自然物件能有更好的保存年限以及便於存放的特性。當然也有選擇以記錄的方式替代創作物件本身的藝術作品,即記錄本身即是藝術,而物件只是創作過程。蔡國強的作品也僅見於其曇花一現的煙花,瞬間即美,亦有死滅的意味存在。
在油畫上,保存的工夫在一開始就存在,從亞麻仁油跟松節油在作畫初始到完成,比例的調配上是不同的,錯誤的比例調配會造成畫面的裂痕產生,起因於乾燥的時間不同所致。
大部分的繪畫顏料都是礦物顏料,即無機性顏料,不論是國畫上常用的石青石綠,還是油畫中的鉛白鈦白,無機性的顏料較沒有變質的疑慮。
創作的過程也有有機與無機之分,草稿階段的有機的,也就是處在一種改變的狀態,完成的那刻是無機的,美即在此停留,然後瞬即沉默。美會在創作的過程中流動,從有機到無機的那剎那轉到最高峰。一個作品會從一個有機、活動的狀態,轉入到無機、冷硬的狀態。
藝術作品通常是無機的,我們在美術館看到的通常都只是藝術的屍體。
通常持續的創作本身都是為了飽足窺探美的循環所做的無謂嘗試,當停止時便覺空虛冷漠。
以上的想法乃起因於觀賞某個同學不同時期的畫作所致,從一個有機、不穩定的,到一個無機、穩定的狀態。也可以說創作者本身找到的所謂的「風格」,然後選擇了這個風格作為接下來的創作。
無機與有機的作品,沒有什麼好壞之分,至少對創作者來說,無機的狀態是比較好掌握的。
至少我們不必為了作品何時該停止而苦惱。
如果再論下去可能講很久也講不完,所以在此停止。
現在是無機狀態。
在油畫上,保存的工夫在一開始就存在,從亞麻仁油跟松節油在作畫初始到完成,比例的調配上是不同的,錯誤的比例調配會造成畫面的裂痕產生,起因於乾燥的時間不同所致。
大部分的繪畫顏料都是礦物顏料,即無機性顏料,不論是國畫上常用的石青石綠,還是油畫中的鉛白鈦白,無機性的顏料較沒有變質的疑慮。
創作的過程也有有機與無機之分,草稿階段的有機的,也就是處在一種改變的狀態,完成的那刻是無機的,美即在此停留,然後瞬即沉默。美會在創作的過程中流動,從有機到無機的那剎那轉到最高峰。一個作品會從一個有機、活動的狀態,轉入到無機、冷硬的狀態。
藝術作品通常是無機的,我們在美術館看到的通常都只是藝術的屍體。
通常持續的創作本身都是為了飽足窺探美的循環所做的無謂嘗試,當停止時便覺空虛冷漠。
以上的想法乃起因於觀賞某個同學不同時期的畫作所致,從一個有機、不穩定的,到一個無機、穩定的狀態。也可以說創作者本身找到的所謂的「風格」,然後選擇了這個風格作為接下來的創作。
無機與有機的作品,沒有什麼好壞之分,至少對創作者來說,無機的狀態是比較好掌握的。
至少我們不必為了作品何時該停止而苦惱。
如果再論下去可能講很久也講不完,所以在此停止。
現在是無機狀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