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長」
「我音樂系的主修老師要我幫忙坐海報」
「可是有點趕」
「我又不太會作」
「妳可以幫我看看媽??」
『海報呢?』
「我就是不會作才拜託妳」
「會做很久媽??」
『...』
「因為我不太會作」
『屙 這個的話就沒辦法了』
「妳點子媽??」
『因為我目前也是有工作』
「春下秋冬」
「那你可以給我點子媽??」
「假設式妳你會怎麼做」
===========================================
阿!真令人難過。(切心!)
台灣藝術教育的失敗莫過於此。
於是我們都不學習思考了,
於是每日的靈感,
每日的悸動,
甚至是每日的牢騷,
還是每日C (疑?),
我們都不想去想了。
那比起用Photoimpact的百寶箱做出一堆花樣更令人難過(相信我,絕對沒有任何的意指),也比用Photoshop的曲線調整以及高斯模糊來讓肌膚粉化來得更沒有意義(前提是素材本身還不錯)。
要人幫忙的還會這樣錯字連篇的讓人看了傻眼,或是態度差的明顯,這又不單純是藝術教育的失敗,而是人本的問題了。
我敬佩你在繁忙的視覺藝術課程中還跑去修音樂系的精神,但我也唾棄你這種頤指氣使、借花獻佛、漫不經心的態度。
你完全不尊重自己的專業,那怎麼能讓人信服呢?
如果一開始就不會做,那又為何要接手呢?何必自找麻煩自找苦頭自找恥辱?
如果靈感這種東西就像跟過路人問路那般的可以輕易得取,那幹麻做藝術阿?
我可以同意小連的觀點,藝術品不用自己來動手,但是我卻是第一次聽說連靈感也不用自己動手的東西阿?
那是啥?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每屆大概都會出一兩種這款人,就像我一樣,每屆大概也會出一兩款我這種怪人,明明就沒幫到別人還要罵個狗血淋頭的。
我真是越老越囉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