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27日 星期三

新書情報:朱琦 黃河的孩子 ~~人肉包子與座上客

這本書是我最近在圖書館的新書區發現的,基本上這邊只算一個介紹而已,我也沒啥閒情好去寫讀書心得了。雖然還沒看完,不過作者的文筆很流暢,利用中國歷史以及文學名品來引出中國文化自古都存在的枷鎖。

是值得一看的好書:)

節錄一節:

可做朋友就結為兄弟,生死與共,不值得作朋友的就無所謂了,可殺可剮,可蒸可煮。雖然說水滸傳是許多中國人的集體大創作,明代施耐庵創作成書之後更是喧騰人口,流傳至今達七百多年,但是水滸傳的諸多情節,我卻沒看過有人對這樣的故事有所非議。如武松是大英雄,卻在血濺鴛鴦樓中濫殺無辜,連刀都砍出了缺口,李逵也是個大英雄,卻掄著板斧見人就殺。

直到今天,相當多的中國人對於朋友和其他人仍然是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

是朋友,就笑臉相迎,兩肋差刀,就彼此關照;不是朋友,就冷臉相向,就見死不救,就壁壘分明。中國人常說”出門靠朋友”,似乎每個人都應該與周圍的朋友組成一個有情有義的小圈子,其餘的人就往往無情的被排除在小圈子之外。

2005年7月21日 星期四

改名~?換湯不換藥的另類欺騙策略?

今天從bbs上面得知,本校改名為台北教育大學了。聽到這個消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本校終於跳脫了稀飯院校長久以來的枷鎖,成為一個正式的大學學院;憂的是,這樣的改變卻無法及時的連同內部體制一同變化,本校的師資課程等等都還是停留在以往師院的程度。

從今年開始,有關於改制大學的評鑑活動就一直是各系所忙於準備的重要課題。說實在話,教育部的那些老長官們已經跟大學時代脫離太久了,又怎知現在學校內部的情況?一切的評鑑就如同一種儀式一般,表面功夫做的是好看,但是卻是"和尚念經,一手摸奶"。改的是什麼?革的是什麼?學校要求學生往非師資培育的路線走,但是課程教育的都是師資培育的東西,也無跟企業合作接軌的配套措施。

一直以來,老師名額的逐漸減少,以及幼童人數的逐年下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我覺得學校對於休息教育學程的人數應該要嚴格的加以控制,不要丟給學生一堆沒有預期的希望,然後最後得到的卻是無比的失望。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是吧,或是名稱稍微有點份量了,不過內部的質量呢?只希望不要敗絮其內阿。

2005年7月4日 星期一

幽閉

我妹如此的對我說:「為什麼你不畫一些可愛清新的東西呢,你畫童話書說不定會大賣!」有些人也常跟我講這樣的事情,叫我別畫那些糾結扭曲的東西。可是其實我覺得這是種在繪畫詮釋上的個性,當我把作品的元素塑造出一種特意要討好人的感覺的時候,我就覺得在自我層次的傳達上已經輸了。說來說去,有時候我覺得我要的東西是如此的鮮明,就擺在我的面前等著我去拾取;但是有時候我卻感覺茫然無所失,無所得。

展現的企圖心要多高?旦又要如何控制?在駕馭完美之前,如何耐心傾聽我自己的聲音?

最近看了生存遊戲這套漫畫,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要不斷傾聽潛藏在內心深處,否定自己的聲音。」暗於自見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要在無窮的慾望膨脹之下不迷失自己。我想,我還在學習這個道理,但是我不會把這個當作一個安慰自己的藉口,永不。

2005年7月1日 星期五

束縛-「咒即是名,名即是咒」

陰陽師的安倍晴明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咒即是名」。這個觀念簡單的來講,即是由我們口中所說的話語,施在人身上,就變成一種束縛。例如:王小明這個名字,當我唸出這個名字的時候,這個人就被「王小明」所束縛住了,所以在我面前的這個人,就是王小明,他不是張三也不是李四,因著王小明這個「名」即帶來所謂的「咒」。所以這個社會有個法統,要我們遵守君臣父子,夫妻男女等等的規範,所以這個法統就是個咒,也是個名。我們中國人常說名份名份,有「名」,你這個人才會有份量,相對來說,越高階級地位的名,如總統,國王等等,則伴隨強力的「咒」,也就是力量。

或許這一切並非如我們所願的,也就是這個咒的因果鏈而導致其他連環的後果,而這個是我們無法避免的。沒有人天生就想被束縛,但是社會上,家庭中,種種的名加諸於我們自身,每個人與生俱來就伴隨著好幾個名,你是你們家的「長子」,是你奶奶的「孫子」,是你爸媽的「兒子」...。名是無法去除的,只要你是活在這個世上,萬事萬物皆有名。所以應當不要想如何去除名,而是如何活用你的名;善用名的力量,而非藉著名的力量施行不好的行為。這個社會有太多例子,最常見的惡例就是所謂的濫用特權。也就是利用較有力量的名來作威作福。我們常說:「惡名昭彰」一個名濫用久了,就發臭發濫,成為惡咒了,到時伴隨來的將是極大的危險與痛苦。所以人飄忽於世間,應當發想,時時警惕自己,養護自己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