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4日 星期二

網路攻擊

多數在網路上討論的人很少察覺他們流露出的攻擊性,尤其在匿名系統的制度下;對於一些人而言他只是「丟出一句話」,卻忘記了說話的人是「自己」。一個人可能在剛開始抱持著中間立場,可是經過談話之後他就會逐漸偏向一個極端;而網路上就是不斷的談話、談話、談話。而也許你會在這邊找到想法相似的夥伴,人都會傾向跟自己想法相似的人聚攏,我們不只在團體中發現跟自己想法相似的人,還發現更極端的人,在這樣團體中你漸漸產生自己想法很正確的錯覺。*1 網路本身就不是個很正式的言論場合 (如同 E-mail就不等同實體信件的正式),多數的詞語會被簡略,為了彌補這些空白的部份所以又發展了許多 :) / :( 之類的表情符號來補足語氣。而缺乏面對面溝通的結果,在網路進行的火爆論戰都變成無限的人格解放。在這樣的論戰中因為產生的挫敗而導致了攻擊性行為,另外還夾帶過度報復心理。在數位時代中,人們享受網路帶來的新溝通方式以及便利,卻往往忽略了螢幕兩方的彼此都是活生生的人。 在這裡,棍棒和石頭都是字詞組成的,可是字詞又無疑地有能力傷害你。*2 -- *1 網路心理講義 / Patricia Wallace *2 虛擬入侵 / Mark Slouka

2009年2月23日 星期一

網路空間的團體極化

網路公共言論空間的最大缺陷,是缺乏中庸的聲音。許多公開的政治論壇中,總是氾濫著持極端看法者的不斷挑釁,使得論壇中很難對政治現實的複雜性,發展出較成熟的想法與態度。例如,想要改革福利制度的人,每次開口就免不了遭到主張廢除福利制度者的攻擊。網路言論空間充斥著這些熱門話題,就會變成一種談話節目;大家在這裡張貼訊息,不是為了解釋看法,也不是去深入辯証,而只是為了聽見(讀到)自己的想法。 - Shirky, C. (1995). voice from the Net. Mmeryville, CA:ZD Press.

2009年2月9日 星期一

Husky Rescue - Hurricane (Don't Come Knocking)


很久沒更新,其實最近都把文章放在朋友的板上。

還是需要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