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2日 星期五

時序凝結-不成熟的策展論述

日本有個著名的童話故事:浦島太郎。這則故事描述著浦島太郎在經過龍宮的一番遊歷之後,當他回到人世時,轉眼已經過了三百年;多年之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當速度接近光速的時候,人類將能到達未來世界。這些事情都告訴我們,對於人類來說,時間的操控一直是我們遠不可及的夢想。然而,像這類事情,其實在我們生活的週遭一直不斷的在變化跟發展。


在陳界仁的作品「八德」中,有這段陳述:


「2002年因為拍上一部作品,偶然認識因資方惡性關廠,而失業的聯福製衣廠女工,在聽著她們與資方長期抗爭的歷史時,讓我回想起小時候,當住家附近第一間加工廠成立,與鄰居們爭相去看那新穎巨大廠房時的情景。那之後,鄰居、家人、自己都曾紛紛的進入不同的加工廠,為加工產業服務,這幾乎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生命歷程。 90年代以後產業開始外移,越來越多的資方,在拒付退休金與資遣費下惡性關廠。至今聯福製衣廠的女工與其他許多關廠勞工一樣,他們的問題依舊懸而未決。因為去年偶然的相識,我邀請了聯福製衣廠的成衣女工,回到已經關廠7年,她們工作了20幾年,如今荒置的工廠,拍下這部短片。」


所謂的時序,簡而言之就是時間的順序。時序凝結代表的是時間的暫停與終止。在後工業社會演變的過程之下,萬丈高樓平地起,從美國的帝國大廈乃至於現今台北的101,摩天高樓的高度不斷的往上攀升,而可預見的就是週遭地區的不斷矮化。所以在這邊,時序凝結象徵空間的差異化造成的時空落差。都市文明造就的疏離不只建構在城鄉的差距之間,也產生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邊陲化不只體現在城市與鄉村之間,更可以在許多城市角落發現。工業的大量製造以及經濟產能的提升刺激了人們的大量消費,自身的人格特質反而被這些消費文化不斷的覆蓋;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對自我的認同反而逐漸的受到威脅。


台灣正處於一產業外移的階段,戒急用忍已經屬於過去式,兩岸三通已經具體的在實現當中。在知識爆炸的現代社會中,我們要如何面對大量片面、斷裂的知識填塞造成的思考空轉?面對極端複雜的外在,我們要如何調適內在產生的誤差?時序的凝結並非一個危言聳聽的辭彙,而是一個生活在都市文明的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究竟大量的資訊以及科技的進步帶來的是一種新時代的便利性,抑或是將無法迎頭趕上的人打落入時間牢籠的陷阱?

=========================================================

被批的亂七八糟的策展論述,放在這邊...大概是希望重新被批一次吧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