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3日 星期一

構築於虛擬網路的文化沙漠?

姚瑞中曾說:「未來的一切都將成為廢墟。」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切的事實。當過去的文化城邦榮景消失於下一個民族之手...,江山備有才人出,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當時間不斷的推演,所謂人類偉大的成就不過就是歷史的遺跡。

互聯網的建立,該說是帶著天涯若比鄰的天真夢想,或是一種空洞的自由禁錮?Yahoo向中國洩露了王小寧以及師濤的電子信箱,使得這兩位記者被逮捕入獄事件,似乎又顯示在互聯網上的個人隱私權利不可能完全保證安全。這讓我想起了全民公敵的劇情:在劇中,威爾史密斯的行蹤,都被國家安全衛星一一監控,這可以說是一種無孔不入的滲透。而在今天,這種東西又似乎被替換成網路,電腦病毒以及木馬程式的不斷變體,似乎一不小心就會上演電腦屠城記。

與此同時,這世界上最龐大的網路怪物每天不斷的增生,上百萬封的垃圾郵件每天不斷的流通,上百萬個以上的部落格也不斷的進行聯播。從古早的56k 數據機到ADSL以至於現今的光纖固網以及無線網路,速度的進步使得LAG似乎快變成一種歷史名詞了 (當然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還是會出現)。網路速度的提升同時也使得分享檔案更加快速,在逃過了智慧財產權的追捕之下,P2P (點對點檔案傳輸技術) 構築了一個使用者免付費的理想天堂。

然而似乎沒有比免費更貴的東西了。



你在看誰的部落格?的圖像



Andrew Keen 在 The Cult Of The Amateur 一書中如此向我們示現,網路的興起所產生的代價,就是不斷擠壓到實體的生產事業。隨著檔案分享技術的演變,人們有更多種「不法」的方法取得非授權的東西,不論是資料、影片、音樂、軟體...。此一例子可說到最近 Ubisoft 所發行的Assassins Creed (中譯:刺客教條) 遊戲,發行日前一兩個月在網路上就出現了所謂的「洩露版」;同樣的事件可溯及一些剛上映不久的電影便可以在網路抓取的現象。產業界跟盜版強力的對抗行動,從不停更新的防拷技術就可以知道。

然似乎這種潮流 (?) 已經從錯的逐漸變成一種理所當然的態度 (我只是純分享阿!)。群眾所要面對的,是盜版造成的銷售下降,連帶影響到創作者的生存 。(羊毛出在羊身上,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微軟的認證系統也是因為大多人都使用盜版作業系統而產生的。 (但另外一方面,難道高昂的軟體售價以及壟斷性也不該接受質疑嗎?還記得一個星星符號的系統圖示嗎? ——「你已經成為盜版軟體的受害者!」——  你我都是受害者...,我知道...,我知道...。)

Andrew Keen 也批評「長尾理論」是一個混亂無章的糟糕型態,當所有的音樂以及書籍在最後都成為網路的一個超文本狀態,且可供眾人註解、編輯、連結,那最後造成的就是一股可怕的渾沌  ——  因眾多的「有」而構成「無」的失序狀態。



而當越來越多人使用上網查資料時,資料的正確性我們是否會去質疑?搜尋引擎的演算法顯示了「眾人的智慧」,越多人點擊的東西就會越在以後的搜尋中出現。然而這代表了什麼?這不過是顯示了人類的惰性累積而已。(當有上千筆的資料時,我們會從第一筆看到最後一筆?當然是看前面的幾頁吧?時間就是金錢,一秒鐘幾十萬上下的大有人在。)

同時透過點擊程式也可以造假,並使得刻意扭曲過的資訊呈現在搜尋結果中。既然如此,網路廣告的廣告主似乎也可能成為造假點擊的受害者。這似乎使得一切的一切都處在一種陰謀論的迷霧之中,所謂的虛擬與現實曖昧而模糊不清,看似真實卻又暗藏謊言。(讀到這邊應該要有人懷疑我這篇文章可能也是書商來宣傳的...。)



在 Web 2.0 時代中,高貴的業餘者  ——  部落客  ——   的崛起,似乎讓網路世界成為一種民主言論自由的典範。(然可匿名性質卻也成為一種利於攻擊的戰場。)

部落客看似提供了更多元的觀點,卻又無法對於這些東西產生所謂的「專家意見」。

在這邊我要闡述:用後現代的理論來說,所謂的後設知識 (元知識,知識之上的知識) 似乎早就被很多片段的東西取代掉了。專家的意見不再是唯一,因為各種論點的推翻速度越來越快。( 我認為 The Cult Of The Amateur 就單純的只是一個後現代觀念而已。) 然而這並不代表我們不需要專家意見 (愛因斯坦:專家只是一群訓練有素的狗),專家的價值在於替「外行人」做篩選以及把關。(如維基百科糟糕的多人編輯模式,我們似乎分辨不出,哪些條目是某些有特殊意圖的人去刪減或增訂的。)

在外行領導內行,業餘領導專業的時代中,如 Andrew Keen 所說的,造成的是一種「文化平庸化」的現象。

而這正是每個部落客應該戒慎恐懼的。



資本主義所構建的快速社會,講求生產效率的時代所詬病的就是「慢」,因此所有的東西都要快,越快越好,時間被作為一個寶貴的財產。人們用速度創造更多的時間效益,卻又不斷的消費這些時間效益,某種程度來說這根本就是麥比烏士帶中無法走出的惡性循環。

當我們在網路的雜亂聲音以及快速變動中,我們如何分辨,並且,了解我們需要的?也許就像文中所說的:「我們終究會走向 Web 2.0,不管喜歡不喜歡。」

這就像是一股巨大的洪流,我們無力改變,也無法改變;而我們只有懷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

不論那接近的是天國還是地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